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B.高投入换来高回报,在进入铁路建筑行业5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中国铁建承担了高速铁路72.9%的设计任务和45%的施工任务,这是与我们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相关的。
C.省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双方率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步骤。
D.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将组织数十家北京百货、超市、餐饮的采购负责人参加展销洽谈活动,目的是将首都消费者欢迎的商品纳入企业长期采购目录,加快各地名优特新商品进入北京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B.天目山山脉险峻多姿,龙飞凤舞,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是爱好山水之人流连忘返的去处。
C.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不仅损害了公民的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D.时代的动乱,国家的衰微,使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使国家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于事无补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B“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选项C“不胫而走” 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选项D“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选项A“令行禁止” 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作“禁止”的意思,似是而非。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20个字)(6分)
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因为原来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现在只是把隐性的变为显性的。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1)?
(2)?
参考答案:(1)有偿使用塑料袋不会给消费者增加费用负担。(2)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可以节约能源。
本题解析:找出重要语句“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和“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从中筛选出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在足协杯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实德俱乐部老总林乐丰不满裁判执法,大骂裁判为混蛋。这种公开指责裁判的行为是规则所不允许的,他却明知故犯,遭到了禁赛1年,罚款2万元的处罚。
这种结局,用成语来说叫__________;用俗语来说叫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如:咎由自取(或“以身试法”“自讨苦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荟萃脱颍而出不径而走摩肩接踵
B.缉私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协从不问
C.矫健嘻笑怒骂纷至踏来积毁销骨
D.惦量功亏一篑草菅人命万事俱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按题目要求的意思,其他三组可能有好几个错别字也可能没有错别字,难度增大了。A项中“颍”应为“颖”,“径”应为“胫”; B项中“脏”应为“赃”,“协”应为“胁”;C项中“嘻”应为“嬉”,“踏”应为“沓”;D项中只有“惦”应为“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