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哭
李商隐
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①。
良马足因无主疏②,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①《庄子·秋水》:“夫鹪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鹪雏即是凤一类的鸟,从《庄子·秋水》中的记载即可看出它的高贵。②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喻示着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即压制人才的黑暗的政治现实。
1.颔联是如何悼念朋友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是如何运用“欲进故退”的写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具有伤感色调的画面,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以“桐枯凤死”用典故暗喻李商隐的去世。(意对即可)
2.朋友去世本应该伤悲,但是尾联不说自己的悲伤,却用劝慰的语气来安慰亡友,这不是对亡友的安慰,也不是诗人自我安慰,而是诗人极度悲痛的另一种表达,诗人运用“欲进故退”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
(2)词的上片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稼轩
(2)B
(3)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阴浓”写景状物,妙在何处?“入”字有何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水精帘动”四个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面的,全诗写景的角度又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阴浓”二字不仅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入”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入”字正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2)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
全诗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小题1: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一】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随缘自适,听凭自然。
【小题一】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
本题解析:
【小题一】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体现了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
【小题一】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完成后面各题。
晨登衡岳祝融峰[注]
[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注】祝融峰,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此峰,写下了这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或尾联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