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1:07: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昏匮  溃不成军  馈赠  功亏一篑
B.是非  似是而非  惹事  惹事生非
C.靓妆  山青水秀  靖康  蜻蜓点水
D.本利  变本加厉  例行  厉行节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昏聩,指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B项:惹是生非;C项:山清水秀。功亏一篑:篑,盛土的筐,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未能完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C.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D.为了招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搭起展板,与传统名校唱对台戏。这边说与国际接轨,那边说有外资注入……煞是热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B.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D.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与对方竞争或反对.搞垮对方。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名句的不同看法,要求通顺、合理。(6分)。(3句中任选2句)
[示例]名句:无欲则刚
另一种看法:无论是走仕途,还是做生意,还是钻学问,欲望往往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器。
(1)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种看法:?
?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另一种看法:?
?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一种看法:?
?


参考答案:(1)把真实想法埋在心底,一对身体不好,二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计,所以我宁可把喜怒写在脸上。(2) 前边就是胡同了 , 就要无路可走了,还在把别人的批语当耳边风,有你吃亏的那一天。(3)自己不喜欢的,就以为别人也不乐意;自己喜欢的,不问别人愿意与否就强加给别人,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吗?


本题解析:求异思维,变换角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灰谐勉为其难婉留变本加厉
B.飘缈甘拜下风诀别诡计多端
C.蝉联苦心孤诣浮浅既往不咎
D.报歉怙恶不悛通谍沽名钓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灰——诙、婉——挽;B.飘——缥或缈——渺;D.报——抱、谍——牒)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城东北有黑龙潭,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水________到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特景象,真可谓“常年都有清水流,家家户户有流水”。
A.汇集 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 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B.云集 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 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C.云集 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D.汇集 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