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1:42: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为刺激消费,各大商场纷纷举行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互联网上激愤的言论不少,如果没有更多媒体的兴风作浪,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A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C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D项,“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而语境所显示的是一种促使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的作用,可以改为“推波助澜”。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新闻事实:女子谢三秀没料到,天降横祸,一向健康活泼的女儿突患眼癌,为治病不但花光家中积蓄,还负债累累。3月22日,为得到网友“广州富家子弟”许诺的2万元捐款,谢三秀抱着患眼癌 的女儿在广州街头跪地前行一千米,但是这位网友事后并不打算兑现承诺。这一事件引起各方关注,接着谢三秀也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二十余万。但事实很快证明,这一事件是网络推手“金泉少缺”策划的一场炒作,他就是那个“广州富家公于”,他故意激起人们的愤怒,以达到吸纳捐款的目的。(2011年3月27日《广州日报》)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 150字)(5分)
参考答案:(1)为吸纳捐款,网络推手策划女子抱生病女儿街头跪行的炒作。(2分) (2)“跪行救女”策划有“善”更有“恶”。这起“跪行救女”策划中确实有“善”,但若将眼光放大、放远,就会发现其“恶”的成分更多。(1分)首先,这样的策划欺骗了人们的感情、戏弄了们的爱心。(1分)其次,这样的策划严重损伤、 透支了社会信用。(1分)再次,网络推手策划和炒作之风当刹。网络推手的策划和炒作混淆视听,愚弄民意,此风决不可长。(1分)对此,广大网民要睁大眼睛。(1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整个语段的内容来看,首句的叙述的是人,承接应该是④;④和①结构相同,且过渡到作品和思想主张,接下来应该是①②;⑤进一步证明了②中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③用他人言语作结,所以②⑤关系更紧密,接下来应是⑤③。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5月27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信息全面,语句通顺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4?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一篇《历史题该怎么考》的文章中举到这样一组对比材料: 日本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次日清战争(注:我们叫作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注: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同样的内容,我们的教科书上是这样出题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
参考答案:从教育理念的角度看,日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中国教师注重输灌知识。
本题解析:考查压缩语段。压缩语段要注意信息提取要准确,完整,然后运用一定的手法进行提炼,使之简洁。此题要注意中日教科书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