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禅师,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他让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他把盐倒进一杯水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了,他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一路上他们都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在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说:“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心的舞台
人生的苦痛如同徒弟手中的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所以,放宽你的心胸,你的胸襟宽广了,你的舞台便增大了,你的痛苦也就随之微不足道了。?
仰观历史长河之迢迢,生命的突起与陨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能名垂青史意气风发者几人?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展抱负扬眉吐气者几许?大凡成大事立大功者均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容常人之所不能容,只有拥有宽广的胸襟方能成就伟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部《史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圣主”道听流言,使司马迁身受腐刑,但是他没有负气堕落,而是拖着残缺不堪的身躯,忍受世人嘲笑鄙夷的目光,用他广阔的胸襟接受着一切的敌意,用他的执着创下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何其壮哉!?
唐太宗虚心纳下,广收谏言,方有贞观之治;崇祯心胸狭窄,道听途说,才有百姓痛哭袁崇焕,自己身挂东南枝。?
拥有宽广的胸襟,意味着你能正确看待人生,壮志凌云永不颓。?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虽遭官场与文场的浑水,却能独清,“侣鱼虾而友麋鹿”其胸襟之广让人钦叹。有了这份豁达,苏子意气昂扬,屡败屡战;有了这份豁达,苏子更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壮志凌云。看吧,“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拥有宽广的胸襟,昭示着你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友谊与情感,为成功铺上一条平坦大道。?
昔日廉颇战功显赫,自恃甚高,蔺相如在其眼中只不过一介儒士,保家卫国靠的是他们武将血战沙场,于是他数次为难相如,可是,蔺相如并未恼怒,而是坦然受之,后来,廉颇恍然大悟,负荆请罪,而蔺相如更是诚然处之,廉颇深为其宽广的胸襟所动,两人共同携手,才有了赵国长时间的强大。?
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才有了刘邦小人得志;“既生瑜,何生亮”,狭隘的心胸让周郎魂飞荆州。今人呢?有些人对不满自己的学术主张的人,群聚而攻之;还有些人看到某些东西很流行,则发动众人而批之。当前之时代是发展之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拥有广阔胸襟,对事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你的舞台有天空大吗?但比天空更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痛苦就有多微不足道。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用“主旨领悟法”来审题立意。同样的盐,放到一杯水里,水是苦的,放到一湖水里,就只剩下清凉了,盐的数量没有变,变的是放盐的容器。容器大了,盐就显不出咸味了。这里,老禅师是用盐来比喻人生的痛苦,容器指的就是人的心胸,人生的痛苦就如徒弟手里的盐一样,只有人的心胸宽广了,才不会时时被痛苦所困扰。由此,就可确定本题的立意了。参考立意:心胸宽广成就美丽人生,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人生痛苦狭隘始,宽容成就幸福人生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高三(4)班?梁雁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乔布斯却说:“不要为别人而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别人而活呢?实际上,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为别人服务而活,是一种奉献精神,因而彰显价值;而后者强调的是做好自己,不要为别人的一己之见而停滞,不要为奉承别人而委曲求全。而我们确实应该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并不是为达官富贵而活,不趋名利才是为别人而活的真谛。十年动乱中,在邓小平遭下放江西,而时刻在陪伴着、支持着邓小平的卓琳就一直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汶川地震,她还毅然捐出储蓄的10万元,卓琳这种为国家而吃苦,相夫却甘当绿叶陪衬,为人民而活的精神,正是这种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的最佳诠释。身为我们,也当背弃趋炎附势的悲劣思想,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忧国忧民。古往今来,多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提升,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吾庐独破受伤冻死亦足!”是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彰显。有个伟人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多少,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确实如此,我们当向那些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伟大先辈们学习,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大爱无疆。怀有一颗博大的心,大爱无疆,让人生更有价值。诺贝尔是伟大的杰出化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然而,他将离开世时仍不忘奉献,将自己的资产设为诺贝尔基金,来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服务人类。他的大爱让他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呈现给世界,为世人所传颂,大爱无疆,比比皆是。高三生张文驰为救人献骨髓而放弃备考;朋友临死一句嘱托,撑着拐杖,支撑一个家,不离不弃那患绝症的朋友遗孀和他的孩子;板凳妈妈照顾130多个孤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身为我们,也当有博大胸襟,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让我们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本题解析:材料用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乔布斯的名言是从个性、创新意识的角度,爱因斯坦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立意:
一、要有创新精神,生命力来自于创新
二、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三、人要懂的感恩,要勇于付出和贡献,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张雪白的纸说:“我天生洁白无瑕,但愿永葆纯洁。我宁愿被焚,化为灰烬,也不愿被黑色玷污,让污秽靠近。”黑水瓶听了它的话,在乌黑的心中暗自发笑,从此再也不敢接近它。彩笔听到它的话,也不敢再接近它。
于是,这张白纸永远保持了它的洁白和纯净,同时,也是空白的。
——选自纪伯伦《先驱》
以“白纸”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材料审题注意“黑水瓶听了它的话,在乌黑的心中暗自发笑,从此再也不敢接近它。彩笔听到它的话,也不敢再接近它。于是,这张白纸永远保持了它的洁白和纯净,同时,也是空白的。”也就是说,你在保持洁白的同时,你却失去了享受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以“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字数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例文:悟
清风徐来的夜晚,在万家熄灯万家眠的沉寂中,我依旧辗转难眠。于是翻坐起身,于昏昏灯下翻开了搁置已久的《南佛》。首页的一首诗映入眼帘——“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佛家愿意把人比作物,本着“普渡众生”的原则,让人一心朝善。然而,现实并不像佛门那般纯净和谐。功名利禄的追逐,勾心斗角,落井下石置人于死地者也无所不有。我感悟的世界,太黑,太大,太复杂,以至我总在迷惘,在这样的风气熏染下,如何让心中的菩提万古长青,如何让胸中的镜台明净无尘?
我看到了陶渊明,《南佛》是这样评价他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东晋那个朝代,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政途无望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试问古往今来甚蕃之追名逐利者,谁人能得如此生命的闲适,又有谁能够给后世留下如此不朽的杰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用行动告诉我,心无杂尘,便刀枪不入。
我又看到了李白,《南佛》中记载了他的一句名言:“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大唐盛世的大才子,不为当时的浮图奢靡空虚之气所染,所作诗文力攀巅峰。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李白的眼中同有任何的一丝俯就,阿谀奉承之习在他身上不见了踪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用酒告诉我,走自己的路,便刀枪不入。
继续往后翻,苏轼也驾鹤蹁跹而至。书中评价他,“古往今来,旷达者苏君第一。”屡次被贬,让他看清了政治的黑暗,看到了社会本身的丑陋现实。于是他驾着小舟走了,离开了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寻找自己的天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用豪情告诉我,让心泛若不系之舟,则刀枪不入。
我忽然有所感悟,人生在世,总难免会为世俗所染。但若能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为自己开辟一方净土,便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自净心灵,不拘于时。
想到这里,《南佛》已翻至尾页,上面赫然印着——“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地物,何处染尘埃?”
我会心地笑了。
东方,此时也露出也鱼肚白。
本题解析:
审题提示这是词语式命题形式,首先,要仔细推敲“悟”的含义(“悟”,《现代汉语词典》:“了解,领会,觉醒。”),并在“解词”的基础上对题目作整体把握和深层思考,进而在思维发散、展开联想的同时,迅速捕捉自己感受较深、材料较多的思想点,以形成正确、鲜明的主旨。如由“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感悟、觉悟、体悟……其次,审题立意时不妨运用“补充”或“设问”的方法使大题变小,虚题变实,进而确立鲜明的“主脑”。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构思成“通过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或事,悟出……”,这时,题目“×悟……”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由“悟”“补充”或“设问”而成的句子便可成为议论的话题。无论如何,“悟”应是文章的中心词。
*下面的立意角度可视为切合题意:
1.?感悟人生
2.?在读书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3.?爱之悟
4. “悟”的重要性:如“人生需要‘悟’,才能不断进步”
5. “悟”是对人的自省
6. “悟”是人的一段心路历程
*对审题构思的判断,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1.离开“悟”而作文:审题时,未能就“悟”引发联想,通篇与悟毫无关联。
2.“悟”是一个动词,行文应能体现一个过程,否则只能视为基本合乎题意。
3.“感悟××”,如一本书、一个人,此类文章应视为作文涉及面较窄。
4.几个小标题的作文应仔细分辨其内容,如“悟时间”“悟生死”“悟爱”“悟生活”,基本上是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