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8-22 11:50: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精练以及/或
B.终生精练及其/或
C.终生洗练及其/和
D.终身洗练以及/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表述正确,且符合语体要求的一项是:
A 信函:拙著实为不刊之论,感谢贵刊予以付梓。
B 广播:此次比赛盛况,本台明晚20点将予以重播。
C 电视广告词:用“时代”牌复印机复印——真假难辨
D 科技文:把一包香烟所含的尼古丁注射到一头强壮的牛身上,瞬时就可以将它致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不刊之论用错,B项不应用文言词汇“此”“予以”,D项“瞬时就可以将其致死”为模糊语言,作为科技文应精确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精简机构的目的,?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经济困难时期,人们都为?利益而费尽心思,这不免出现有违国法的现象。
③一个人如果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④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司法救助如一道?的阳光,照亮了贫弱者的天空。
A.不只谋取即使原型温煦
B.不止谋取尽管原形和煦
C.不只牟取即使原形和煦
D.不止牟取尽管原型温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不只[不仅], 不止[数目上多于,或不停],牟取[贬义词],尽管[表转折],即使[表让步假设],原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依据],原形[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和煦[侧重于柔和],温煦[侧重于温暖]。)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文过饰非,都是不对的。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B、“危言危行”?正直言行? D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女人的?往往很灵,她们的?也比男子要灵敏得多。
(2)他?了当地说:“你就?说吧,怎么办?”
① 直觉?② 知觉?③ 直截?④直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知觉、直觉: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后者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觉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并非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直接、直截:前者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后者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截了当,也作直捷。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