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1:59: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②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朱弦:《吕氏春秋》:“钟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物。(2)“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3)“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4)“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向往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2.两诗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两诗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诗的颔联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则更显轻松明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2) ?,两朝开济老臣心。
(3)斜月沉沉藏海雾,?(4)?,起坐弹鸣琴。
(5) ??,聊逍遥兮容与。? (6)酌酒以自宽,?
(7)?,犹自音书滞一乡。?(8)?,唯有幽人自来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海人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小题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这和《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小题2】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1分),对归隐乡村的向往(1分)。


本题解析:①对比。一方面,海人终年辛苦,却因税多穷困潦倒没房住;一方面,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②衬托。“恶波横天”衬海人“海里住”之险恶,“山塞路”衬海人“役象”之艰苦。③夸张。用“恶波横天”来形容海人居住和劳动环境的恶劣。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有“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的提示,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哪些句子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据“未央宫中常满库”可以推知“异曲同工”的句子应是“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考虑每个句子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再考虑句与句之间有没有运用表现手法。第三句“恶波横天山塞路”中的“恶波横天”明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说说夸张的运用是为了突出什么内容。第一、二、三句写海人的辛苦生活和穷困潦倒,与第四句写宫中的珠宝堆满库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1)①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②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从诗的含义入手,严诗以“飞尽”之“寒鸦”和“悠悠”之“水”传递离情;韩诗以“流尽”的“宫前水”象征“年光”(时光)。抓住了相关意象的特点,“水”的象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的不过意象组成的一副伤感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