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词句内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精妙传神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①绿云:代指美人,古人常以美人代指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②谩:简直,真个。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阕假托所思美人之不得相见而抒写内心的愁苦,那么“闲愁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句子作答),由此看来,婉约词和豪放词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是相通的。
参考答案:1.上阕写春花被风吹落,凋零难堪,清阴渐密,春光已逝。为下阕写自己的愁绪难解和理想难以实现作了渲染和
铺垫。(意对即可)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至3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景德三年,诗人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1分)
?
?
2、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简析本诗是如何“转”的?(3分)
3、诗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或绝句
2、第二句写人不眠,第三句转入写凄清的环境。第二句写独处于堂屋之中的诗人斜靠在枕头不能成眠。按照作品的思路,下面本来应该倾吐作者难忘旧情的悲伤,而诗人却是绕过“旧情”把目光转向窗子,写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景物树影摇曳不定,恰似诗人不平静的内心。
3、①反衬,以动衬静。“草虫鸣”是静中之动,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听得见虫呜,愈见堂之“寂寂”。 “寂寂”却无眠,反衬出环境之寂静凄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的不宁静。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斜月”“疏影”“风露”构成一种凄迷的氛围,环境的凄清正是他心境凄然的反照,烘托出一缕难忘旧情的凄楚的情感,暮年迁谪,流落不归,政治失意之感都委婉含蓄的蕴含其中,余味不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6分)
南柯子? [宋]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小题1: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惜春伤怀吗?为什么?(3分)
小题2:结合下阕诗句分析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1分)②不是为了惜春伤怀。(1分)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为了惜花而惆怅;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一犁水足”,从而期盼丰年。(写到一层原因即可得1分)
小题2:“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1分),也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1分)。(结合文本1分,情感分析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景与情的关系。题干首先要求解读诗句描写的画面,“幽艳”代指僻静处的花,“湿啼红”指水珠沾湿花朵,故诗句描写了僻静处数枝鲜花被水沾湿的景象。第二三问在诗句下文已有表达,“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所以作者并非惜春伤怀,且下片一转写的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同情。所以解答此题主要从下文内容进行赏析。
小题2:本题考查小时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下片有两个层次,前三句为一层次,“人间辛苦是三农”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终年辛劳的农民的同情;最后一句为一层次,“要得”和“望”字分明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这首诗以写景落笔,转而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惜春伤怀而同情农民、希望他们获得丰收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和?▲?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之清的??
(2)诗的尾联描绘了?▲?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的情绪。?
参考答案: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