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我国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某个路口相遇了,它们彼此碰了碰触角,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向前爬去。但不幸的是它俩拥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许多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两只蜗牛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它们又彼此友好地碰了碰触?角,各自继续往前爬去。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起点。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 字以上。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在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里,有一位年岁已高的住持。他想在退休之前,选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继承人。条件是每人去南山打一捆柴,谁打的柴最多,谁就是住持。
去南山的路上有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是必经之路。渡河无桥,即便是用船或竹筏,也无法摆渡,他们只好空手而归。
看着弟子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老和尚不禁摇头叹息,难过不已。
就在准备放弃测试时,一个最小徒弟站出来说:“师傅,这不能怪我们,去南山的路被急流阻断,无法渡河,我们只能选择返回。不过,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弟子在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棵苹果树上剩下最后一个苹果,把它摘了回来。说完,他从口袋里拿出苹果,递给了老和尚。接过苹果时,老和尚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不久,老和尚就将住持的位置传给了那个徒弟。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力求写得深刻、充实、有文采。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宿构。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有一个人攀登一座山峰,爬了8000多米就返回了,有人说,你仍可以往上爬,甚至可以到顶峰。但此人说:“我感觉到自己只能爬到这儿了”,请你以“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何必见戴》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山阴时,有一晚下大雪,他看到屋外雪光皎然,月和雪交映,晶莹纯净。子猷独自品月赏雪饮酒,吟哦左思的《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心中洋溢着山水的胜似音乐的清音,忽然想起了住在一百多里外的剡溪的好朋友戴逵,于是连夜驾小船在明月雪光中前往去访戴逵。黎明时分始到戴家,但没有推门进去。别人问他缘故,他回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于是便又驾着小船回去了。
我们可以设想王子猷驾船乘兴前行的情景。但是他载着半船月光,半船盎然的意兴,一路上,披雪的山俯身迎接他,水波仿佛他的足迹任意东西,潺潺的水声使夜更宁静,他的心如一片明亮的水溶溶漾漾。一百多里的路程很短,仿佛只是心随月亮从天空冉冉落下的时间。肯定还有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思绪,于是他逸兴遄飞,感慨人生“此乐何极”。来的目的不重要了,见不见戴逵只是结果的差别。已经听过山水清音,看过流水映雪,拜访戴逵还不是为了这些?结果早已化入了乘兴而来的过程中,又何必见戴?
由此我想到了人生。人生的美丽是王子猷的雪夜航程,结果只是拜访戴逵,重要的是过程。豪放的李白就非常赞赏王子猷的做法:昨夜吴中雪,子遒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过程是一篇长篇巨著,结果只是最后的句号;过程是雄浑的乐章,结果只是一个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过程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结果只是画角上小小的落款。
很多人看重结果,忽略过程。这是功利心的一种体现。人生最有价值的是奋斗过程,你流过汗了,呕心沥血过,结果怎样并不显得重要。你激情满怀去征服一切,末了难免“英雄寂寞”,为了排遣孤独,你又踏上新的征程,你能说结果重要吗?
对那些为结果而焦头烂额的人,我要说,有了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又何必见戴?
人生注重的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说得实在些,谁也不能逃脱死的宿命,换句话说,死亡是人一生的结果,生命的价值在于生的过程。难怪孔子会说,“未知生,焉知死。”
我们都有去游玩的经历。沿途风光直扑眼帘,清风习习,你一路唱呀跳呀,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结果游览的景点给你的印象很模糊。人生就如旅游,有欢乐的游玩过程就可以了,结果不很重要。再比如登山,乐趣就在于把山踩在脚下征服山也征服自己的攀登过程,至于山上所见也不重要,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站在山巅,看到的除冰天雪地外还是白雪皑皑。很多人神往泰山景观,汗流浃背去爬陡峭的十八盘,沿路看黄山松盘曲遒劲,黄山怪石峥嵘,仿佛要站立起来迎接你,云海荡过来,“荡胸生层云”,白云似乎把你的忧愁荡涤干净了。如果有一只飞鸟掠过,你就会体验杜甫“决眦入归鸟”的诗意。至于到了目的地南天门,除了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外,就是找一个歇脚的地方睡觉去。攀登时的苦累没有什么,李健吾就曾提到攀登泰山的乐趣和“苦趣”。苦趣,我想大概就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让苦累发酵出欢乐的美酒。乘缆车游玩泰山,苦没有了,累是缆车的事,但游览的乐趣打了很大的折扣。
人生如登山,你尽力去攀登,阅尽沿途旖旎风光,苦和累不算什么,它们也是人生的一道奇崛的景观。奋力攀登,不管是否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上。选自散文集《沧桑的是流水》
本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颇有生活气息,能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话题所附的材料实际上为“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实例,由 91ExAm.org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检测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材料、好文题。
显然,哲学家的问题和他的学生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现象,好在还有三个“默不作声”的学生,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个发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当然若是“托词”则显其圆滑。
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
总之,这是一道相当不错的好作文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