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①一②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②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参考答案:
①C②C
本题解析:
(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表达慷慨从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御侮保国的中心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10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小题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意蕴。(3分)
?
小题2:请分条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 (4分)
?
小题3:诗歌最后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3分,每点1分)
小题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3分,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
小题3: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诗人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愁之深,愁之长(1分),这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1分),诗歌最后以反问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1分)。(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香”字意蕴的理解,可抓住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个方面。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柳花”,即柳絮,本来是没有香的,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使得本无气味的柳絮也有了味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此,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小题2:试题分析:“如何”即怎样,包含手法的运用。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诗的首句即烘托出了氛围,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
小题3:试题分析: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写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反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请概括说明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什么样的乐趣,并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E
2.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仔细品读这两首词,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意对即可)
(2)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①,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九月”句: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②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小题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3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点,并适度展开)(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小题1: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