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A.文其身以自异 木欣欣以向荣 B.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土人立生祠祀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本题解析:
小题1:问:责问,追究
小题1: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A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连词,表修饰关系;C焉:代词,他/兼词,在其中;D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1:“然”应为“以”或“而”。
小题1:“杀死持刀的仆人”有误,应为“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先是湘潭人。他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之间往来谋生,于是就在江都安了家。顾成年少时身材魁伟高大,臂力超人,善于骑马使槊,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因为英勇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跟从攻打镇江,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顾成跃起挣断绑绳,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逃脱回来。引导众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户。他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都有功劳,进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跟从讨伐蜀地,攻打罗江,擒获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军招降汉州。蜀地平定后,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获重庆的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调任驻守贵州。当时群蛮叛乱归服反复无常,顾成连年出兵,全都平定。不久,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做为前锋,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顾成排列栅栏防守。蛮族数万人来攻,顾成出栅迎战,亲手杀死数十百人,贼人逃走。余下地贼人还在南城,顾成斩杀俘获的贼寇而释放了一人,说:“我夜晚二更来杀死你们。”夜二更,吹起号角放起火砲,贼人听到后全都逃走,缴获器物甲衣无数。进升指挥使。普定的众蛮全都被平定。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蛳等十余蛮寨。第二年上奏撤销普定府,把他所管辖的土地分为三个州、六个长官司。进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并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为久有功劳而没有问罪。洪武二十九年迁任右军都督佥事,佩带征南将军印。会同何福讨伐水西蛮族,斩杀他们的酋长居宗必登。第二年,西堡、沧浪众寨蛮族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及自己的儿子顾统分道讨伐平定他们。顾成在贵州总共十余年,讨伐平定诸苗洞寨以百计,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军,在真定作战,被俘。燕王解开他身上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送往北平,辅佐世子守卫。南军围困城池,防御、调度全都听从于顾成。燕王即位,论功行赏,封为镇远侯,俸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文书。任命他仍旧镇守贵州。
永乐元年,顾成上书,请求严防西北边疆,及早建立东宫太子。皇帝褒奖答复他。永乐六年三月召到京城,赐与金帛遣回。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交战,下令顾成率兵五万前往镇压,田琛等人被擒。于是划分思州、思南的土地,重新设置州县,就设置了贵州布政司。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广泛阅读史书。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再次镇守贵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叛乱蛮众,威镇南中,当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他被召回到京师,命令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首说:“太子仁德圣明,朝中大臣都是贤才,辅导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请准予我回去防备蛮人。”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说:“殿下只要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体恤百姓。万事在天,小人不值得忧虑。”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赠为夏国公,谥号为“武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③致:献纳,尽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小题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观点1分)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简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为,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文化知识第二”的观点,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解答此类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小题2:根据原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可知孔子首先强调的是道德教育,再根据“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知在道德教育良好的前提下再学习文化。根据第二章中最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知孔子更重视道德的教育。
参考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过:看望
C、大类女郎也——类:好像
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
B、鸡栖于厅——而母立于兹
C、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而母立于兹——久不见若影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墙往往而是
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
4、翻译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重点写悲情,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A
4、(1)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
(2)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
5、一层(“先是……凡再变矣”):写由于伯叔们分家,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
二层(“家有老妪……妪亦泣”):写对母亲的回忆,抒思母之情。
三层(“余自束发……不自禁”):写对祖母的回忆,抒思念悼亡之情。(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而”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