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①而后每谦卑自守?②后使李圆通谓文帝?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 ④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⑤ 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⑥后伺帝听朝,阴杀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六月,壬申,师①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②,诘朝③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④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克伤于失,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⑤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⑥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左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注:①师:指晋师。因救鲁、卫而伐齐。②赋:兵士。③诘朝:明天一早。④舆:众多。⑤张侯:即上文的“解张”。⑥殿:镇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以:带领
B.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淹:长驻
C.师陈于鞍 陈:摆开阵势
D.不介马而驰之 ? 介马:给马披甲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师至于靡笄之下 ②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③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④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A.“至”和“及”相同,“若”和“苟”也相同
B.“至”和“及”相同,“若”和“苟”不同
C.“至”和“及”不同,“若”和“苟”也不同
D.“至”和“及”不同,“若”和“苟”相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请见:外交辞令,是“请战”的委婉说法。
B.癸酉,师陈于鞍。 癸酉:干支之一,用来记日,指壬申的后一天。
C.克伤于矢…… 克:晋军的主帅,在战车上位置居左。
D.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吾子:对克的敬称。
以下4~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 ]
A.卫国和鲁国前来告诉我们说:“齐国经常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排解它的忧愁。”
B.卫国和鲁国前来告诉我们说:“齐国经常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发泄它的气愤。”
C.卫国和鲁国前来告发你们,说:“齐国经常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排解它的忧愁。”
D.卫国和鲁国前来告发你们,说:“齐国经常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发泄它的气愤。”
5.①寡君不忍 ②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
A.①我们国君不能忍受 ②我姑且全部消灭了晋军再吃早饭。
B.①我们国君不能忍受 ②我姑且全部消灭了晋军再回朝吃饭。
C.①我们国君心肠不狠 ②我姑且全部消灭了晋军再吃早饭。
D.①我们国君心肠不狠 ②我姑且全部消灭了晋军再回朝吃早饭。
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 ]
A.穿上铠甲,指挥部队,本来就有死的危险。
B.穿上铠甲,指挥部队,本来就是抱定了战死的决心。
C.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抱定了战死的决心。
D.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有死的危险。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 ②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③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④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面对“齐师败绩”、晋军获胜的原因作了简要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师自恃强大,草率进攻;晋军兵强马壮,将士奋勇。
B.齐师骄傲狂妄,麻痹轻敌;晋军上下一致,团结奋战。
C.齐侯缺乏谋略,用兵不善;晋师奋不顾身,指挥得当。
D.齐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晋帅忠于王事,奋不顾身。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1.作者以兵家术语____________来阐述为文之道。
2.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什么?
笔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蕴。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4.本文阐述了有关写作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5.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B、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C、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辨析并修改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