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点明了时间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B.本诗分四层,每八句为一层。一层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表明忧闷难解;二层主要写思慕故旧贤才;三层主要写获得贤才故旧时的欢爱之情;四层表示自己要广招天下人才,实现全国统一的抱负。
C.本诗由“点”到“面”,内容逐层深入,感情回环跌宕,结构谨严。在风格上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D.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小题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了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小题2】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既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出考查诗歌的形象,“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思是说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从抒情手法来看,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意对即可)
(2)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文后的题目。?
浪淘沙?
王越①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注】①王越文才武略却沉浮于宦海。
小题1:请赏析“今日归来黄叶闹”中“闹”字的妙处。(5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恨”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闹”字有“热闹” 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页漫天飘飞的景象。“闹”字反衬出秋气萧瑟,落叶飘飞的凄凉,还看似“热闹”的秋景让漂泊在外的作者更觉无奈、感伤。
小题2:作者不仅慨叹长年漂泊,身不由己的孤独之苦;更表现出时光流逝,宦海沉浮的人生凄凉之感,“片帆飞影”“渺渺扁舟”“都付沙鸥”写出了作者孤身一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古今多少”耿聪时间的角度写出了种种愁苦的久远。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题目即是答题的指向,首先弄懂“闹”字的意义,“热闹”,词作中说“黄叶闹”,所以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然后点明该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小题2:“恨”字揭示了这首词的情感归结所在,进而结合全词解析其中的情之所在,上片“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点出自己宦海沉浮,下片“聚散两悠悠”点明了词人孤独一人在天地间,从而把握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达行在所(其二)
杜甫
秋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注:①行在所,朝廷临时所在地。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乘机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肃宗,并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②南阳,是刘秀的故乡。刘秀曾把汉王朝从王莽篡政的逆境中恢复过来。
小题1:“秋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
小题2:诗中是怎样表现“喜”这个主旨的?(4分)
?
小题3:宋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请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旧日在长安叛军纵横的紧张时局以及自己惊魂未定,度日如年的凄凉生活。
小题2:作者“喜”,是激动和喜悦。冒死来归,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中兴有望,正使人欣喜至极。
小题3:从表面上看,这首诗的结构,似乎零乱而不完整,实际上错落有致,散中见整。诗人从变化中求和谐,在九死一生之后喜达行在所,又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感情是不平常的。看似语无伦次,真实地表达了悲喜交集,喜极而悲的激动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秋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这两句追忆陷安史叛军时苦况。入夜则愁闻胡笳,当春则伤心汉苑。解答时要注意诗句中的“秋思”和“凄凉”这两个词。
小题2:昨天还在逃命,今天活着回来,随时有作鬼的可能。然后写所见朝廷新气象。借古喻今,以汉光武比唐肃宗。中兴有望,故“喜极而悲”。当歌而哭,当喜而悲,似乎反常,故曰翻倒极。
小题3:本题解答的重点在“意若贯珠”这几个词上。就是要结合诗句来说明“意若贯珠”,也就是这首诗的结构看似有点零乱,实则是散中见整。全诗都是围绕诗人的内心这种真实的感受来写,诗人冒死来归,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中兴有望,正使人欣喜至极。诗人这样写真实地表达了悲喜交集,喜极而悲的激动心情。这其中的情,就是“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