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40分)
人生旅途很漫长,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遭遇痛苦、失败、挫折……也会遭遇幸福、成功、激励……从而使我们不断走向成长。请你根据亲身体验,以“我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事类记叙文。
要求:(1)补全文题。(2)符合文体要求。(3)行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以及班级。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我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体验艰辛。
——题记
我很怕照顾小孩子,每当有大人叫我看一下孩子时,我都会千方百计地用各种理由推辞,即使是替他们照看5分钟而已。昨天晚上,婶婶和叔叔要出去一下,家里没有其他人,他们硬是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很想退却,却也想尝试着照顾3岁妹妹一下,也许不是那么难。? “韬韬啊,一定要好好照看妹妹啊,饿了给她喝牛奶,奶粉在茶几上。”婶婶再次叮嘱我。我就揽下试着暂时看管她这个活。
婶婶和叔叔出门后,我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书,起起(妹妹的小名)玩弄着布娃娃,在床上蹦蹦跳跳。我正看得起劲儿,起起就使劲摇我,硬是把我从书海里拉了出来。“姐姐,我想看喜羊羊!”她缠着我大叫大喊。“现在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啊~!”我耐心的说。“不行,我要看喜羊羊!我要看喜羊羊!”她脸上没有皱纹,嘴巴向外延伸,脸却皱得像老太婆,眼睛眨巴眨巴泪水就出来了。我怕了她,可现在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只好开电脑找视频。心想:小孩子真是不好对付啊!虽说尝试尝试,但才这么一次我就想打退堂鼓了。
“姐姐,我肚子饿了,我喝牛奶。”起起拉着我说。我就像叔叔婶婶那样,先把奶瓶洗干净,打开奶粉盖,用专门的勺子,舀了2勺,倒在奶瓶里,滚烫的开水在奶瓶里流动,手轻轻摇两下,把冲好的牛奶递给她。起起用嘴允吸着奶嘴,牛奶一点一点的少下来,直到喝完为止。她的肚皮鼓鼓的,像塞了一大皮球。我又把奶瓶放在水龙头下冲干净,放回原处。我感到很疲劳、很烦、很吃力。
起起想睡觉了,刚刚睡着,外面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吵。别的小朋友吵醒了没关系,偏偏把她给吵醒了,那可不得了,又哭又闹。吵着要找妈妈。我赶紧用玩具哄她,给她讲故事,给她唱睡眠曲,把窗帘拉得紧紧,开起了空调。起起这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我也累得不行了,也晕晕乎乎趴着睡了……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这次尝试照看小孩子,的确很累。可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一个做母亲的忙碌。当年的我是否也是这样,也许吧!让我明白了如何贴近妈妈的心。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体验艰辛。
本题解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在……成长”,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中有“成长”二字,也就是在叙事之中必须体现我的成长或变化,我是怎么成长的,通过细化出多个情节来呈现我的成长。例如,写母爱让我成长。可以通过多个母亲关爱你的细节来展现母爱,但如果到此为止,文章就偏题了。因为缺少我成长的相关表达。这就需要写我的具体的行为来体现我的成长,比如,给母亲沏茶,披衣。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我成长了。另外,写成长的感悟,也可以写之前的任性和无知,从而反衬现在的成长。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者秦晖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话题材料已经对“底线”的含义作了界定:“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底线,即最低界线。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二)此材料的立意:拆除心墙?敞开你的心扉()思想的禁锢?墙
两代人?拆掉那些阻碍沟通的墙?阻碍前进的墙?拆掉种族的围墙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应变》一题,它可以写一次如何应对突发事情的经历,也可以写应对突发事情后的感悟体会,还可以理性阐述面对突发事情的各种应急需求,更可以将思维从个体思考引发到社会民众的集体意识上来,从深层次剖析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此外,“变”可以是突发事件,更可以是潜移默化,这该怎么“应”呢?是直面应对还是智慧处理?是大刀阔斧、渐进渐变还是处变不惊?是改旗易帜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考生完全可以把“应变”从浅写到深,从实写到虚,从轻微写到凝重。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空大大增加,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跟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直接对话;你可以随便翻阅世界各地的网上图书资料;你可以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坐在家里进行网上购物;你可以请最好的老师为你上课……
请就“我与网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原来世界这么小
像往常一样,我在晚上7点钟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屏幕上赫然跳出了一行字:有你的信。我知道,一定是艾伦发来的电子邮件。艾伦是我在悉尼的朋友,去年夏天赴澳夏令营时认识的。现在,和他在互联网上的通信已是三天两头的事了。
真的,现在才发现,原来世界正慢慢变小,几乎已经可以称之为“地球村”了。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快捷而简单。飞机、电话、电脑……尤其是互联网的推广,一下子把世界推进到网络时代。就像我和艾伦,远隔重洋却能轻松交流,彼此没有感到一点时空的阻隔。
艾伦通过我慢慢地了解了中国,他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有改革开放后建设的新成果。他对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总想找个机会到中国来玩玩。我和他的聊天也总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有一天,艾伦忽然问我,“希望工程”是什么。我告诉了他,他又说很想捐助一个小孩子。我看到屏幕上快速地出现了几行字:“我在新闻里看到,小孩子没钱上学,真是可怜。我一直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你能帮帮我吗?”我答应了。艾伦马上画了一张大大的笑脸,又写“谢谢你”。
第二天我就为艾伦找来了材料。这是一个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的小男孩,刚刚11岁。照片上的他,一双眼睛大大的,里面流露出的纯真和渴望让人怜爱。我把材料上的内容告诉艾伦:小孩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两姐弟。小男孩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现在已被迫辍学在家。发完邮件,我却不知为何后悔起来。艾伦毕竟是外国人啊,把这些告诉他,会不会有损国家形象?俗话说,家丑还不外扬呢!这么一想,这个念头就再也挥不去了。担心之余,我暗下决心,明天再发一份邮件,就说弄错了,是我编出来和他开玩笑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由我自己来捐助吧!
谁知第二天早上起来,艾伦的回信已经在信箱里了。我一阵不安,不知他会说些什么。打开文件,信的抬头清楚地写着那个小男孩的姓名。再一细读,是艾伦写给他的信!通篇是真诚的鼓励之词。我一时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怔怔地盯着屏幕,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淌下来。
从此以后,艾伦每月通过互联网把钱和写满鼓励的信发到我的电脑上,再由我负责转寄给小男孩,同时我把小男孩的回信发给他。今年过年时,艾伦还寄来了压岁钱。看着他一封封勉强用中文写就的信,我都会感动万分。这样的传递我乐意去做。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像亲友温暖的话语,像家人殷切的嘱咐,让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一天早上去学校,发现走廊里新换了一张招贴画。画上是5个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小孩子手拉手在地球上跳舞,乳白色的鸽子在四周飞翔。看着这张画,我不禁想起艾伦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家人嘛!是啊,都是一家人。地理老师常说,地球很大,有七大洲四大洋,还有将近60亿人口。但其实,世界原来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家。真的,就像一首歌里曾经唱过:“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是个——家庭。”网络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更充满爱,不是吗?
解析:本文作者跨越国界,写悉尼朋友艾伦关心中国“希望工程”,通过互联网捐助安徽大别山区一位辍学儿童的故事。材料新颖而典型,表现出世界青少年的心连心、献爱心的题旨,这个题旨是鲜明而深刻的。互联网使世界变得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家”,“我们都是一家人”,自然就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网络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更充满爱”,末句画龙点睛。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①写什么?可写上网的经历,可写对互联网未来的预测,可写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可写对互联网的看法;可以实写,也可以虚构。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亦可写“我想上网”,叙写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与渴求,抒发困难地区学生迫切希望增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情感。②怎样写?可用“互联网畅想曲”“21世纪:网络时代”等题目,对未来互联网作大胆设想;可用“第一次上网”“我与电脑的故事”“我的Internet情结”等题目,写自己上网的独特感受;可用“相约Internet”“爱你,躲你”“电脑你这‘坏东西’”等题目,编述有关网络的故事。③为什么这样写?可以列出提纲后反思一下:用了哪几种写作技巧,能达到突出题旨的目的吗?有创意吗?能在众多作文中出类拔萃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到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 条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陧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地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立意参考:
对待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只看到其表面的一些习俗,更应了解其中包含的团圆、亲情、文化伦理等内涵,过中秋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亲情等美好情感的升华。
也可联系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遭冷落的现实,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将像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也可谈中秋佳节对“家和”,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