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2:54: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40分)
人生旅途很漫长,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遭遇痛苦、失败、挫折……也会遭遇幸福、成功、激励……从而使我们不断走向成长。请你根据亲身体验,以“我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事类记叙文。
要求:(1)补全文题。(2)符合文体要求。(3)行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以及班级。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我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体验艰辛。
——题记
我很怕照顾小孩子,每当有大人叫我看一下孩子时,我都会千方百计地用各种理由推辞,即使是替他们照看5分钟而已。昨天晚上,婶婶和叔叔要出去一下,家里没有其他人,他们硬是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很想退却,却也想尝试着照顾3岁妹妹一下,也许不是那么难。? “韬韬啊,一定要好好照看妹妹啊,饿了给她喝牛奶,奶粉在茶几上。”婶婶再次叮嘱我。我就揽下试着暂时看管她这个活。
婶婶和叔叔出门后,我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书,起起(妹妹的小名)玩弄着布娃娃,在床上蹦蹦跳跳。我正看得起劲儿,起起就使劲摇我,硬是把我从书海里拉了出来。“姐姐,我想看喜羊羊!”她缠着我大叫大喊。“现在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啊~!”我耐心的说。“不行,我要看喜羊羊!我要看喜羊羊!”她脸上没有皱纹,嘴巴向外延伸,脸却皱得像老太婆,眼睛眨巴眨巴泪水就出来了。我怕了她,可现在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只好开电脑找视频。心想:小孩子真是不好对付啊!虽说尝试尝试,但才这么一次我就想打退堂鼓了。
“姐姐,我肚子饿了,我喝牛奶。”起起拉着我说。我就像叔叔婶婶那样,先把奶瓶洗干净,打开奶粉盖,用专门的勺子,舀了2勺,倒在奶瓶里,滚烫的开水在奶瓶里流动,手轻轻摇两下,把冲好的牛奶递给她。起起用嘴允吸着奶嘴,牛奶一点一点的少下来,直到喝完为止。她的肚皮鼓鼓的,像塞了一大皮球。我又把奶瓶放在水龙头下冲干净,放回原处。我感到很疲劳、很烦、很吃力。
起起想睡觉了,刚刚睡着,外面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吵。别的小朋友吵醒了没关系,偏偏把她给吵醒了,那可不得了,又哭又闹。吵着要找妈妈。我赶紧用玩具哄她,给她讲故事,给她唱睡眠曲,把窗帘拉得紧紧,开起了空调。起起这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我也累得不行了,也晕晕乎乎趴着睡了……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这次尝试照看小孩子,的确很累。可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一个做母亲的忙碌。当年的我是否也是这样,也许吧!让我明白了如何贴近妈妈的心。 在尝试中学会成长,体验艰辛。


本题解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在……成长”,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中有“成长”二字,也就是在叙事之中必须体现我的成长或变化,我是怎么成长的,通过细化出多个情节来呈现我的成长。例如,写母爱让我成长。可以通过多个母亲关爱你的细节来展现母爱,但如果到此为止,文章就偏题了。因为缺少我成长的相关表达。这就需要写我的具体的行为来体现我的成长,比如,给母亲沏茶,披衣。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我成长了。另外,写成长的感悟,也可以写之前的任性和无知,从而反衬现在的成长。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者秦晖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话题材料已经对“底线”的含义作了界定:“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底线,即最低界线。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二)此材料的立意:拆除心墙?敞开你的心扉()思想的禁锢?墙
两代人?拆掉那些阻碍沟通的墙?阻碍前进的墙?拆掉种族的围墙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应变》一题,它可以写一次如何应对突发事情的经历,也可以写应对突发事情后的感悟体会,还可以理性阐述面对突发事情的各种应急需求,更可以将思维从个体思考引发到社会民众的集体意识上来,从深层次剖析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此外,“变”可以是突发事件,更可以是潜移默化,这该怎么“应”呢?是直面应对还是智慧处理?是大刀阔斧、渐进渐变还是处变不惊?是改旗易帜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考生完全可以把“应变”从浅写到深,从实写到虚,从轻微写到凝重。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空大大增加,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跟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直接对话;你可以随便翻阅世界各地的网上图书资料;你可以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坐在家里进行网上购物;你可以请最好的老师为你上课……
请就“我与网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原来世界这么小
像往常一样,我在晚上7点钟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屏幕上赫然跳出了一行字:有你的信。我知道,一定是艾伦发来的电子邮件。艾伦是我在悉尼的朋友,去年夏天赴澳夏令营时认识的。现在,和他在互联网上的通信已是三天两头的事了。
真的,现在才发现,原来世界正慢慢变小,几乎已经可以称之为“地球村”了。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快捷而简单。飞机、电话、电脑……尤其是互联网的推广,一下子把世界推进到网络时代。就像我和艾伦,远隔重洋却能轻松交流,彼此没有感到一点时空的阻隔。
艾伦通过我慢慢地了解了中国,他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有改革开放后建设的新成果。他对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总想找个机会到中国来玩玩。我和他的聊天也总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有一天,艾伦忽然问我,“希望工程”是什么。我告诉了他,他又说很想捐助一个小孩子。我看到屏幕上快速地出现了几行字:“我在新闻里看到,小孩子没钱上学,真是可怜。我一直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你能帮帮我吗?”我答应了。艾伦马上画了一张大大的笑脸,又写“谢谢你”。
第二天我就为艾伦找来了材料。这是一个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的小男孩,刚刚11岁。照片上的他,一双眼睛大大的,里面流露出的纯真和渴望让人怜爱。我把材料上的内容告诉艾伦:小孩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两姐弟。小男孩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现在已被迫辍学在家。发完邮件,我却不知为何后悔起来。艾伦毕竟是外国人啊,把这些告诉他,会不会有损国家形象?俗话说,家丑还不外扬呢!这么一想,这个念头就再也挥不去了。担心之余,我暗下决心,明天再发一份邮件,就说弄错了,是我编出来和他开玩笑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由我自己来捐助吧!
谁知第二天早上起来,艾伦的回信已经在信箱里了。我一阵不安,不知他会说些什么。打开文件,信的抬头清楚地写着那个小男孩的姓名。再一细读,是艾伦写给他的信!通篇是真诚的鼓励之词。我一时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怔怔地盯着屏幕,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淌下来。
从此以后,艾伦每月通过互联网把钱和写满鼓励的信发到我的电脑上,再由我负责转寄给小男孩,同时我把小男孩的回信发给他。今年过年时,艾伦还寄来了压岁钱。看着他一封封勉强用中文写就的信,我都会感动万分。这样的传递我乐意去做。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像亲友温暖的话语,像家人殷切的嘱咐,让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一天早上去学校,发现走廊里新换了一张招贴画。画上是5个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小孩子手拉手在地球上跳舞,乳白色的鸽子在四周飞翔。看着这张画,我不禁想起艾伦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家人嘛!是啊,都是一家人。地理老师常说,地球很大,有七大洲四大洋,还有将近60亿人口。但其实,世界原来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家。真的,就像一首歌里曾经唱过:“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是个——家庭。”网络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更充满爱,不是吗?
解析:本文作者跨越国界,写悉尼朋友艾伦关心中国“希望工程”,通过互联网捐助安徽大别山区一位辍学儿童的故事。材料新颖而典型,表现出世界青少年的心连心、献爱心的题旨,这个题旨是鲜明而深刻的。互联网使世界变得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家”,“我们都是一家人”,自然就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网络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更充满爱”,末句画龙点睛。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①写什么?可写上网的经历,可写对互联网未来的预测,可写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可写对互联网的看法;可以实写,也可以虚构。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亦可写“我想上网”,叙写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与渴求,抒发困难地区学生迫切希望增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情感。②怎样写?可用“互联网畅想曲”“21世纪:网络时代”等题目,对未来互联网作大胆设想;可用“第一次上网”“我与电脑的故事”“我的Internet情结”等题目,写自己上网的独特感受;可用“相约Internet”“爱你,躲你”“电脑你这‘坏东西’”等题目,编述有关网络的故事。③为什么这样写?可以列出提纲后反思一下:用了哪几种写作技巧,能达到突出题旨的目的吗?有创意吗?能在众多作文中出类拔萃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到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 条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陧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地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立意参考:
对待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只看到其表面的一些习俗,更应了解其中包含的团圆、亲情、文化伦理等内涵,过中秋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亲情等美好情感的升华。
也可联系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遭冷落的现实,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将像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也可谈中秋佳节对“家和”,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