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噩耗 声名雀起 翔实 曲高和寡
B.?涨价 数视无睹 讲义 举世震惊
C.?阑珊 义无返顾 发韧 针砭时弊
D.?装潢 毁家纾难 冠冕 水泄不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漫朔戮没凄惋迷茫戊戍政变
B.笙萧嗔目星辉斑斓秋毫无犯
C.火钵谗言图穷匕见挥斥方遒
D.瓦菲寥廓书生义气渔肉百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漫溯:就是很随意的逆流而上.意思就是很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漫,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的意思 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戊戌: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B.笙箫:笙箫是2种不同的乐器。瞋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D.书生意气:原来是说一个人有文化素养,知识渊博。现在变成了贬义,说一个人光有理论能力没有实践能力,像赵括那样的书呆子。鱼肉百姓:鱼肉百姓,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对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进行点评,不超过30字。(4分)
2014年9月18日,上午9点18分,东北三省所有地级城市上空同时响起长达3分钟的防空警报,共同回望83年前“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难忘一幕。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残立碑前,来自东北三省的政府工作人员、解放军、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勿忘‘九?一八’”主题撞钟鸣警仪式。钟声回荡,警示后人时刻铭记历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东北三省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的事件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耻辱的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属于热点评价题。考生作答时可从分析事件的原因、事件本身反映问题、事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等角度去思考。即对一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意义进行评价。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在庄子、屈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
示例二:屈原是寂寞的,在权贵的排挤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
示例三:史铁生是寂寞的,在病痛的折磨下,在萧瑟寂静的地坛里,苦苦挣扎思索;但他却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扇通向幸福的门。(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屠戮 泯灭 广有羽翼 洗涤旧迹
B.欣然 租赁 人生残淡 不屈不挠
C.蜚语 编缉 殒身不恤 致命创伤
D.干练 黯然 阴谋鬼计 桀骜不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