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08-22 13:27: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节选)的两部分,从主题思 想上看,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让作者在“怎样活”这个问题上有了深切的感悟。
B.《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苏艾是琼珊的朋友,是与琼珊有着更为相似的现实困境的人,是一个乐观而又勇于面对苦难的人,情节安排上,如果由她来画最后那片叶子,则更合情合理。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一个伤兵的所见所感,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
D.《六国论》中,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外,还使用形象描述的方法。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更合情合理”错。《最后的常春藤叶》结尾借苏艾的口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了整个事件的真相,给我们心灵以震撼。苏艾是个年轻的姑娘,人生经历少,阅历浅,她不是不关心自己最要好朋友琼珊,不乐意去冒雨画那一片叶子,而是在她面对即将失去好友的现实面前,陷入巨大悲痛之中,整个心陷入冰点,又因人心理存在盲点,她根本没想到应该去画那样一片叶子来解救好友的生命。小说中是贝尔曼画了那片藤叶而不是苏艾,这正是作者为了突出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特意所做的安排。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电影《后天》的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么,持续的暴雪与全球变暖是否有关,全球气候是否面临转型?种种问题,随着雪灾难的发生,逐一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C.花要开成蓝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花卉本身要有蓝色基因,使花青素类物质的一种——花翠素合成;二是要有能够使花翠素显现出蓝色的条件。
D.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句末的句号放到引号后;B前三句应是三个问句,所以用问号;D句末句号放到整个括号前。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同学要作一个“让我们走进经典”的主题演讲。下面是他演讲稿的节选,请你仿?照其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将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忠贞者的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参考答案: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①②⑤④③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⑥⑤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C项。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某机构对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6分)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小题1】现状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小题2】原因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参考答案:
【小题1】表一显示,多数大学生读诗很少;表二显示,视诗歌为诗人谋生手段和认为诗歌没有存在价值的人数最多。
每个方面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①多数大学生缺乏对诗歌人文价值、审美价值的认识。②多数大学生缺乏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表格题如果百分比的,解题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所占比最高或最低的情况,或者是变化的趋势。本题两个表格都要关注所占比率较高的情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由近百分八十的大学生认为诗歌是诗人谋生的手段甚至毫无价值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诗歌是精神追求的载体,所以也就没有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