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0:57: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每所“一中”几乎都已人满为患,班级数越开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学生们在人生最具反叛精神又颇为脆弱的青春岁月里,要将生命硬生生挤压成一张张枯燥呆板的试卷和考分、排名的紧张压力之下。
B、从在网帖里被概括为“谈话死”的事件,我们可以再次认为:不能尊重每条生命千差万别的价值,不能唤醒每个教师对于生命成长与世界变化的应对准备,这也是教育的迷失。
C、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抽取海水,送回厦门实验室进行检验,以实时监测海水的辐射量变化是否受到日本排放辐射水的影响。
D、经过一段时间对利比亚政府的空袭,反政府军也不能立竿见影的扭转局势,加上有基地组织混入反对派情报说,目前西方国家谁也提不出使利比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膏粱德艺双馨含辛茹苦甚嚣尘上
B.砥砺昭然若揭如火如荼玩世不恭
C.甲胄莘莘学子蔚为壮观刚愎自用
D.聆听虎视眈眈同舟共济突如奇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其)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列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4分)
责任、荣誉、国家,这些神圣的名词尊严地指出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你振奋精神的起点,使你软弱时能够刚强起来                          
                               


参考答案:示例:使你畏惧时能够勇敢起来,使你彷徨时能够坚定起来。


本题解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本题中用了一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注意到这一点,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⑴日子天天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春风和煦遍神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⑴春安夏泰人长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和平钟声声声悦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题:⑴日子天天顺 祖国处处新?⑵春风和煦遍神州 正气朗朗满乾坤
第二题: ⑴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家进财?⑵和平钟声声声悦耳 安心家事事事关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仲夏,芭蕉那高及屋檐、软阔碧绿的如盖仙扇,总能营造出一片清与静。②这静,是叫人无法不心安神逸、去除烦躁的静。③这清,是不带任何杂质的清,犹如井水的清,秋之溪水的清。④何况这清与静,还附着绿叶的冷,这冷与清、静,是如此地____________,⑤才叫你尘心内敛,清凉入静,自怡自适,了无它念。
(1)从上下文衔接来看,材料中有两句顺序颠倒一下会更好,这两句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请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②③
(2)水乳交融(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