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0:59: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浑身解数(xiè)解甲归田(jiě)弱冠(guàn)
B.挑拨(tiǎo) 亟来问讯(jì) 亟待解决(jí)
C.提防(dī) 扁舟(piān)骨碌(gū)
D.相片儿(piān) 叨扰(tāo)着凉(zhá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亟来问讯(qì)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拱手/供给日晕/眩晕掂量/惦记果脯/哺育
B.濡染/蠕动尽快/尽管沮丧/龃龉休憩/修葺
C.劲旅/径直露骨/ 露脸塞责/堵塞间距/信笺
D.提防/堤堰沏茶/堆砌行当/巷道娇嗔/缜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B 都读rú,都读jǐn,都读jǔ,都读qì;A gǒng/gōng?,yùn?,diān/diàn?,fǔ/bǔ;C jìng,lù/lòu,?sè?,jiān;DDī,qī/qì?,háng/hàng,chēn/chěn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
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B.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闻(端午)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 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 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她自成一体,创造并维系了可以与任何一种文化媲美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汉语言文字型塑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思维模式,型塑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然,强调传承绝不意味着要禁锢创新。恰恰相反,正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赋予了汉语言文字永恒的、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先民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涵义。其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除了形体、结构、笔画的创新之外,她在文字语言编码、内涵外延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涵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至于近代以后,古老的汉字同样可以准确诠释那些西方文明体系的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汉字在这里所展现的无穷包容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1)一份主张用10年时间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政协提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许多人观点不一,由以上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提案,你有什么看法,请以简练的语言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得超过20字(标点不算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既不应以强制力量去禁锢汉字的流变演化,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运用强制力量的改造和创新(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使用简化字,不要无谓增加学生负担。
   示例二:学点繁体字,时刻铭记汉民族传统文化。 (观点理由明确合理,语言简练干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得照抄表中的文字和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这一天你到底陪谁过?

“汤圆遭遇玫瑰”,今年的2月14日,中国的元宵节与西方的情人节双节合一。然而这样的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却让不少年轻人犯了愁——这一天我到底陪谁过?根据这个现象,某网络媒体在节后做出了上面的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天    A   ,而实际上年轻人更希望    B   。


参考答案:A:多数人选择和恋人一起过  B:爱情亲情两相宜 (每空3分,意思对即可。照抄表中文字或数字的不给分。)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图文转换文字中的补写结论,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确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分析数据,找准规律;明确要求,准确答题。不能顾此失彼,遗漏要点,概括要全面,表述要准确。这个图表只有两组数据,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数据差别较大的是“手捧玫瑰浪漫街头”和“带着恋人陪老妈吃汤圆”,因此,A处应填入对实际情况的总结,那就是多数人选择和恋人一起过,而B处则应填入年轻人的愿望,那就是爱情亲情两相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