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1:2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句内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
A.念/去去/千里/烟波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D.琵琶/声停/欲语/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C应划分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B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为一独立名词,不可读断)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出三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论语》)


参考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君子以厚德载物
(2)此时无声胜有声?乾坤日夜浮
(3)驾一叶之扁舟?不坠青云之志
(4)乍暖还寒时候?任重而道远
(任选3个小题。每小题每空错漏一字该句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女神》分三辑:除《序诗》,第一辑3部诗剧即《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是惠特曼式的“雄浑豪放”的诗,第三辑是泰戈尔式的“冲淡清新”的诗。
B.鲁迅《呐喊?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白光”象征了陈士成对幸福美好世界的向往。
C.《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对查理很痴情:查理去印度,她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存款;父亲抢夺查理留下的梳妆匣,她拼死保护;甚至被抛弃后还帮助偿还查理父亲的债务。
D.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丝毫没有人情味。在他的心中,维持“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就是他唯一的人生理想。

E.《哈姆雷特》有三条线索:一是哈姆雷特的复仇,二是雷欧提斯的复仇,三是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其它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


参考答案:B D


本题解析:白光象征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高老太爷也有富于人情味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参考答案:(1)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2)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3)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4)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5)关关雌鸠 在河之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说“木叶”》,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5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木”,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意对即可)
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意对即可)
3.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