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8-25 21:30: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按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儒家尊奉的“四书”指?、?、?、?;“五经”指?、?、?、?、?。
(2)“文章西汉两司马”指的是?的作者?和《子虚赋》、《上林赋》的作者?。
(3)唐朝诗人李杜指?、?,小李杜指?、?。
(4)唐宋八大家指?、?、?、?、?、?、?、?。
(5)元曲四大家指?、?、?、?。
(6)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


参考答案:
(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2)《史记》司马迁?司马相如(3)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5)关汉卿郑光祖(或王实甫)马致远白朴(6)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下列常用词语中字形不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辩伪去忘 杉杉有理 巧妙绝轮 得意忘行
B.含混悔涩 舍一逐未 粗技大叶 娇揉造作
C.见风驶舵 蜂涌而入 鬼蜮技俩 架轻就熟
D.狼狈不堪 泱泱不快 怏怏大国 异口同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辩忘一辨妄 杉一彬 轮一伦 忘—妄 悔一晦 未一末 技一枝
娇一矫 驶一使 涌一拥 技一伎 架一驾 泱一怏 怏一泱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于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应为“不以为意”。 D.“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针砭帮交大杂烩乐不可知
B.坐落毕竟发祥地招之即来
C.装潢宣泄一溜烟荣膺桂冠
D.鱼利搏弈仪仗队令人扼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帮一邦知一支B.招一召D.鱼—渔搏一博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写汉字。?
bàn________嘴  kāi________拭  卧tà________?
bàn________倒  和xié_______   坍tā_______     
         kǎi________书  践tà________


参考答案:拌/绊;揩/谐/楷;榻/塌/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