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1:49: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为适应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新疆从2010年起将投入6.5亿元加大对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预计到2015年,可新增煤炭专业人才8万人。
C.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D.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谈判来解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花钿 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迤逦 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潺湲 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江皋 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钓鱼岛”在日本属敏感词汇,尽管各新闻网站都搜索不到以此为名的纪录片,但在各大网络论坛上,《钓鱼岛真相》公映的消息还是不翼而飞
B.受就业形势等因素影响,2014年考研网上报名显得不瘟不火,并没有出现以往的网络堵塞现象。
C.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触动着观众的心,真可谓曲尽其妙
D.从迷人的香格里拉到浪漫的丝绸之路,从彩云之南的大理到鱼米之乡的扬州……《神秘中国》用“世界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突然丢失不见。本意是不必宣传而自会迅速地传播。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B不瘟不火: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乏味。C曲尽其妙: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此处望文生义。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来修饰讲故事,不合语境。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所守或匪亲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⑥⑦
D.②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在横线上填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春兰与秋菊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        ,        。
二曰:        。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薄的《游龙戏凤》;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铤而走险的《打渔杀家》。


参考答案:人有偏爱秋之清爽怡人,则有青睐萧疏淡雅的秋菊 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


本题解析:(前两句应围绕“秋菊”说;“二曰”后应依据后面的内容做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