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练与待遇
在一座庙里,佛殿前面的一块青石地板,愤愤不平地对佛殿上的青石佛像说“你我原是一块山石,分开后我还比你早三年来到这座庙里,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天天享受着香客的香火供奉和虔诚的膜拜,而我却只有给香客垫脚的份?这公平吗?”佛像沉思片刻后笑道:“仁兄,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同出一块山石,但是,当年师傅只在一个时辰里就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了,而在你走后的三年中,师傅白天对我劈呀凿呀,晚上对我刻呀磨呀,精雕细琢,从不间断,直到我今天这个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社会越是进步,行业分工就越来越细,行业对员工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样的,社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的报酬的悬殊也就越来越大。“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登着两只眼羡慕人家的高报酬,憋着一团火忌妒人家的好待遇,不如静下心来对自己“精雕细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只饥饿的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乘机吃掉它。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就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地追鹿,却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狮子在心中问自己:“难道我不应该去追那只鹿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第一段:简述材料,亮明观点(观点只需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交待)。
中间几段:
有三个分论点,有三个详例,有相应的论证过程。有略例段,这都和以前讲的话题作文完全一样。
三个分论点: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摆脱困境。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事半功倍。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功成名就。
在对任何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可以中间穿插,用到材料,比如:
鲁迅正因为能够正确的选择,弃医从文,所以才会功成名就。假如他像材料中的狮子那样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样会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在对任何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可以中间穿插,用到材料,一两句话就可以。
结尾:
回到材料,重复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你自己的感悟作文。
? 在命运的暮色中
在命运的暮色中
一个盲人在仰望星空
一个人问盲人看见了什么
盲人说看见了星星
这人沿着盲人的方向望去
有星闪烁
这人问?你是怎么看见的
盲人说
坚持仰望,就有不灭的星在内心闪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体裁,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成为热点新闻。就在一年前,李天一曾因打架被收容教养。与其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光鲜的教育经历: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8岁学书法,皆师从著名教授,获奖无数;高中就读人大附中,留学美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好学生”的标准模型,为何这般不成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深刻理解材料,并从其中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立意来。作文的立意可通过李天一的个案,来反思整个中国教育的现状,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可参考以下立意:
1.品德是立身之本。
2.自立自爱才能成才。
3.莫让孩子尝尽生活的甜。(莫对孩子太溺爱。)
4.守住人生的底线,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
5.中国教育应该改变不公平竞争和亲情教育缺失的现状。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生活中有无数的美好,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段美丽的往事,一处亮丽的风景,无疑不是美好的;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就存于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请自选角度,以“美好”为话题表达自己对美好与美德的认知。
参考答案:
浪花一朵朵
无数次,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我影印太阳的光芒环顾周围的人与景,总会在心里激起几朵小浪花。阳光把我的心照得透亮,让我容不下一点污渍。唯有美丽的浪花时起时伏。
一
在畏惧中,考试铃声还是不客气地打响了。我收起书本,把书包放到讲台上,然后一动不动地等着监考老师的到来。心慌的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转头看其他人,才猛然发现自己忘了带文具。
没有文具,怎么答题?我紧张地叫出了声。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掉进了深渊,抓不到一根救命草。
“你没带笔?”陌生的声音,陌生的面孔。之后旁边递过一支笔,接着后面送来一个橡皮,然后又传来一把尺……
我望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他们用小小的划桨在我的心中荡起一朵晶莹的浪花,除了在心中道谢,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二
暑假时,我在亲戚家玩,一玩就是十来天。
在我吹着冷气看无趣的电视节目时,二爹叫我接电话,妈妈打来的。
“这几天还玩得开心吧!”
“嗯。”
“你那边热不热?”
“有空调呢!”
“妈妈好想你呀。唉,等你上高中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那我怎么熬啊,真担心你……”
我的眼前浮现出妈妈的影子,为我担心,为我牵挂的样子,这几天我差点把父母的面容和关爱给丢了,觉得特别内疚。我轻声说了句:
“妈妈,我也想你。”
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回家做个好梦。下晚自习后,我和同学相伴回家,月光清凉地抚摸我们疲惫的脸,觉得好惬意。月光伴着我们走,走啊走……
“你们常一起回家吧?”
我们转过头一看,连忙回应:“陈老师好!”
陈老师笑盈盈地说:“来,送你们几个果冻。”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她就把果冻塞进我们手里。“儿童节快乐!”我看到老师可爱的笑脸。
六一儿童节?好怀念的节日。老师竟然会记住这样一个节日。
陈老师像个孩子,平日总爱跟我们闲聊。她又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年轻可爱的语文老师。
“天黑,回家要注意安全哦!”老师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到前头。
老师的话总能使我们心情愉快,像一朵美丽的浪花。
四
留意四周的一切,我收集着数不清的浪花,然后,我怀着这份美好往前走,微笑着走……
老师点评:
1、拟题美。可说是比喻,可说是歌名借用,恰当地扣住“美好”话题。
2、组合美。全文采取片断组合的方式结构文章,三个片断各有侧重:一则表现同学之谊;二则表现母女亲情;三则表现师生和谐。这是一组“美好”的镜头组合。
3、语言美。美在简约,不论是文章首尾的呼应与切题,还是主体部分的人物对话,都做到锤炼语言,节省文字。
夕阳红
□张颖
一个秋风吹过的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一放学便径直上了堤,准备去江边疯一个下午。
此时正值深秋之际,堤上还有几朵小黄花,隐在枯草间,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堤下有一大片乱石堆,经过多年打磨,可还是有些硌脚,要是一下没踩稳,摔着了,准能磕出几块或青或紫的淤伤,不过能顺利“过关”,倒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江水已经隐退了,沙滩渐渐露出它光滑的肌肤,踩上去一定软软的,别有一番风味……好美的风景,好美的江南。
我们在熟悉的哨所旁停下。
那间哨所很简陋,不过我们教室一般大小。以前来这儿玩,常看见一些老人进进出出,可今天却没有人,于是我们将自行车推到了屋檐下,上好锁,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留下了张字条。
做完这一切,我们如释重负,终于放心地在江边度过了初三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可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却发现自行车竟不翼而飞了。哨所的门依旧紧闭着。在寸时寸金的初三,我不知道没了自行车会浪费我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解释这个因为贪玩造成的过失。我无助地坐在堤上不敢回家,直到同伴叫来奶奶……我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江对岸的夕阳,真是残阳如血啊!
自从丢了自行车,我再也没去过那沙滩、那大堤、那哨所。直到两个星期后,溪灿急冲冲地跑来找我。
“车,车找到了。”
“什么?怎么可能,别跟我开这种玩笑。”
“不信,跟我来。”
她说完便拉着我往那个我发誓再也不去了的堤上跑,突然我看见——那间哨所门上醒目地贴着我那天
三
留下的字条,门口站着一脸慈祥的老伯。
“老伯,我,我……。”
“小朋友,有事吗?”
“两个星期前,我和同学……”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叙述了一遍。
“你的自行车是什么型号,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吗?”老伯盘问着。
“二四的,深蓝色,特征嘛,对了,车笼头上一个编号3012。” “原来真是你的自行车,那天我出去做事回来拿东西看见门口有一辆自行车,这堤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怕有谁动了歪心思给推走了。于是把它推进去了,后来等我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过了几天一直 没有人来找,我只好把车上的那张纸条贴在门上,希望它的主人能看到,想不到还真让你们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车就在这儿。”
“老伯,谢谢您!”……哎呀,刚才走得太急,忘带钥匙了,现在车正被锁卡着。唉,这台自行车还真伤脑筋。
“怎么了?”
“我,忘带钥匙了。”
“那不如我用三轮车送你们一程吧。”
于是,老伯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和那台久违的自行车,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
老师点评:
什么是美德?美德在哪里?本文通过一则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事表现“美德在于人情,人情见于细节”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开掘和形象的塑造以夕阳为背景衬托,使本文显得意境优美。“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我们感受的是老人美好的心灵、高大鲜明的形象。
本题解析:这个话题显示两个层次,两大主题,两个方向。一是对美好的感受,它可以是美好的景致,可以是美
好的情感、还可是美好的心灵,写作时重在“感性”的描写。二是对美德的理解,它是美好的深层境界,如话题所述: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勇担责任、宽容大度等等,写作时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这个话题既有统一又有侧重,可谓“情”与“理”的融合,大有文章可作。
选题一:
生活中美好的情:纤细温柔的母爱,深沉无言的父爱,细小厚重的师爱,纯洁朴实的友谊,懵懂难忘的初恋,远在千里的牵挂,近在咫尺的问候……
生活中美好的事:那困境中的相互援手;那成长途中的独自披荆斩棘;那学业之余的苦中求乐;那考试卷上的鲜红满分……
生活中美好的景:近到菁菁校园,远到名山胜地,小到风景一隅,大到全貌尽览。
选题二:
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内容:诚信、尊重、宽容、助人、孝敬、谦让、勤劳勇敢、保护环境、见义勇为、主张正义、拾金不昧、承担责任等都是美德。生活中美好的人,他们或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或有一对美丽的双眼,或有一双勤劳的大手……都是我们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4.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