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1:55: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练与待遇
在一座庙里,佛殿前面的一块青石地板,愤愤不平地对佛殿上的青石佛像说“你我原是一块山石,分开后我还比你早三年来到这座庙里,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天天享受着香客的香火供奉和虔诚的膜拜,而我却只有给香客垫脚的份?这公平吗?”佛像沉思片刻后笑道:“仁兄,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同出一块山石,但是,当年师傅只在一个时辰里就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了,而在你走后的三年中,师傅白天对我劈呀凿呀,晚上对我刻呀磨呀,精雕细琢,从不间断,直到我今天这个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社会越是进步,行业分工就越来越细,行业对员工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样的,社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的报酬的悬殊也就越来越大。“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登着两只眼羡慕人家的高报酬,憋着一团火忌妒人家的好待遇,不如静下心来对自己“精雕细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只饥饿的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乘机吃掉它。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就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地追鹿,却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狮子在心中问自己:“难道我不应该去追那只鹿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第一段:简述材料,亮明观点(观点只需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交待)。
中间几段:
有三个分论点,有三个详例,有相应的论证过程。有略例段,这都和以前讲的话题作文完全一样。
三个分论点: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摆脱困境。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事半功倍。
正确选择的人容易功成名就。
在对任何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可以中间穿插,用到材料,比如:
鲁迅正因为能够正确的选择,弃医从文,所以才会功成名就。假如他像材料中的狮子那样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样会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在对任何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可以中间穿插,用到材料,一两句话就可以。
结尾:
回到材料,重复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你自己的感悟作文。

? 在命运的暮色中
在命运的暮色中
一个盲人在仰望星空
一个人问盲人看见了什么
盲人说看见了星星
这人沿着盲人的方向望去
有星闪烁
这人问?你是怎么看见的
盲人说
坚持仰望,就有不灭的星在内心闪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体裁,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成为热点新闻。就在一年前,李天一曾因打架被收容教养。与其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光鲜的教育经历: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8岁学书法,皆师从著名教授,获奖无数;高中就读人大附中,留学美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好学生”的标准模型,为何这般不成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深刻理解材料,并从其中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立意来。作文的立意可通过李天一的个案,来反思整个中国教育的现状,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可参考以下立意:
1.品德是立身之本。
2.自立自爱才能成才。
3.莫让孩子尝尽生活的甜。(莫对孩子太溺爱。)
4.守住人生的底线,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
5.中国教育应该改变不公平竞争和亲情教育缺失的现状。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生活中有无数的美好,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段美丽的往事,一处亮丽的风景,无疑不是美好的;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就存于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请自选角度,以“美好”为话题表达自己对美好与美德的认知。


参考答案:
  浪花一朵朵
  无数次,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我影印太阳的光芒环顾周围的人与景,总会在心里激起几朵小浪花。阳光把我的心照得透亮,让我容不下一点污渍。唯有美丽的浪花时起时伏。
  一
  在畏惧中,考试铃声还是不客气地打响了。我收起书本,把书包放到讲台上,然后一动不动地等着监考老师的到来。心慌的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转头看其他人,才猛然发现自己忘了带文具。
  没有文具,怎么答题?我紧张地叫出了声。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掉进了深渊,抓不到一根救命草。
  “你没带笔?”陌生的声音,陌生的面孔。之后旁边递过一支笔,接着后面送来一个橡皮,然后又传来一把尺……
  我望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他们用小小的划桨在我的心中荡起一朵晶莹的浪花,除了在心中道谢,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二
  暑假时,我在亲戚家玩,一玩就是十来天。
  在我吹着冷气看无趣的电视节目时,二爹叫我接电话,妈妈打来的。
  “这几天还玩得开心吧!”
  “嗯。”
  “你那边热不热?”
  “有空调呢!”
  “妈妈好想你呀。唉,等你上高中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那我怎么熬啊,真担心你……”
  我的眼前浮现出妈妈的影子,为我担心,为我牵挂的样子,这几天我差点把父母的面容和关爱给丢了,觉得特别内疚。我轻声说了句:
  “妈妈,我也想你。”
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回家做个好梦。下晚自习后,我和同学相伴回家,月光清凉地抚摸我们疲惫的脸,觉得好惬意。月光伴着我们走,走啊走……
  “你们常一起回家吧?”
  我们转过头一看,连忙回应:“陈老师好!”
  陈老师笑盈盈地说:“来,送你们几个果冻。”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她就把果冻塞进我们手里。“儿童节快乐!”我看到老师可爱的笑脸。
  六一儿童节?好怀念的节日。老师竟然会记住这样一个节日。
  陈老师像个孩子,平日总爱跟我们闲聊。她又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年轻可爱的语文老师。
  “天黑,回家要注意安全哦!”老师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到前头。
  老师的话总能使我们心情愉快,像一朵美丽的浪花。
  四
  留意四周的一切,我收集着数不清的浪花,然后,我怀着这份美好往前走,微笑着走……
  
  老师点评:
  1、拟题美。可说是比喻,可说是歌名借用,恰当地扣住“美好”话题。
  2、组合美。全文采取片断组合的方式结构文章,三个片断各有侧重:一则表现同学之谊;二则表现母女亲情;三则表现师生和谐。这是一组“美好”的镜头组合。
  3、语言美。美在简约,不论是文章首尾的呼应与切题,还是主体部分的人物对话,都做到锤炼语言,节省文字。
  
  夕阳红
  □张颖
  一个秋风吹过的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一放学便径直上了堤,准备去江边疯一个下午。
  此时正值深秋之际,堤上还有几朵小黄花,隐在枯草间,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堤下有一大片乱石堆,经过多年打磨,可还是有些硌脚,要是一下没踩稳,摔着了,准能磕出几块或青或紫的淤伤,不过能顺利“过关”,倒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江水已经隐退了,沙滩渐渐露出它光滑的肌肤,踩上去一定软软的,别有一番风味……好美的风景,好美的江南。
  我们在熟悉的哨所旁停下。
  那间哨所很简陋,不过我们教室一般大小。以前来这儿玩,常看见一些老人进进出出,可今天却没有人,于是我们将自行车推到了屋檐下,上好锁,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留下了张字条。
  做完这一切,我们如释重负,终于放心地在江边度过了初三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可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却发现自行车竟不翼而飞了。哨所的门依旧紧闭着。在寸时寸金的初三,我不知道没了自行车会浪费我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解释这个因为贪玩造成的过失。我无助地坐在堤上不敢回家,直到同伴叫来奶奶……我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江对岸的夕阳,真是残阳如血啊!
  自从丢了自行车,我再也没去过那沙滩、那大堤、那哨所。直到两个星期后,溪灿急冲冲地跑来找我。
  “车,车找到了。”
  “什么?怎么可能,别跟我开这种玩笑。”
  “不信,跟我来。”
  她说完便拉着我往那个我发誓再也不去了的堤上跑,突然我看见——那间哨所门上醒目地贴着我那天

  留下的字条,门口站着一脸慈祥的老伯。
  “老伯,我,我……。”
  “小朋友,有事吗?”
  “两个星期前,我和同学……”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叙述了一遍。
  “你的自行车是什么型号,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吗?”老伯盘问着。
  “二四的,深蓝色,特征嘛,对了,车笼头上一个编号3012。” “原来真是你的自行车,那天我出去做事回来拿东西看见门口有一辆自行车,这堤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怕有谁动了歪心思给推走了。于是把它推进去了,后来等我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过了几天一直 没有人来找,我只好把车上的那张纸条贴在门上,希望它的主人能看到,想不到还真让你们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车就在这儿。”
  “老伯,谢谢您!”……哎呀,刚才走得太急,忘带钥匙了,现在车正被锁卡着。唉,这台自行车还真伤脑筋。
  “怎么了?”
  “我,忘带钥匙了。”
  “那不如我用三轮车送你们一程吧。”
  于是,老伯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和那台久违的自行车,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
  老师点评:
  什么是美德?美德在哪里?本文通过一则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事表现“美德在于人情,人情见于细节”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开掘和形象的塑造以夕阳为背景衬托,使本文显得意境优美。“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我们感受的是老人美好的心灵、高大鲜明的形象。


本题解析:这个话题显示两个层次,两大主题,两个方向。一是对美好的感受,它可以是美好的景致,可以是美
好的情感、还可是美好的心灵,写作时重在“感性”的描写。二是对美德的理解,它是美好的深层境界,如话题所述: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勇担责任、宽容大度等等,写作时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这个话题既有统一又有侧重,可谓“情”与“理”的融合,大有文章可作。
  
  选题一:
  生活中美好的情:纤细温柔的母爱,深沉无言的父爱,细小厚重的师爱,纯洁朴实的友谊,懵懂难忘的初恋,远在千里的牵挂,近在咫尺的问候……
  生活中美好的事:那困境中的相互援手;那成长途中的独自披荆斩棘;那学业之余的苦中求乐;那考试卷上的鲜红满分……
  生活中美好的景:近到菁菁校园,远到名山胜地,小到风景一隅,大到全貌尽览。
  
  选题二:
  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内容:诚信、尊重、宽容、助人、孝敬、谦让、勤劳勇敢、保护环境、见义勇为、主张正义、拾金不昧、承担责任等都是美德。生活中美好的人,他们或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或有一对美丽的双眼,或有一双勤劳的大手……都是我们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4.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