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8-25 21:58: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小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 小题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2分) 小题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分) 小题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家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延徽有助焉? ②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①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C.①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①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宜礼而用之——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B.各安生业——各自有安全感谋出新职业? C.延徽不自安——延徽(也)不大安心? D.北去之意——逃跑的想法?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良永,字寿卿,莆田人。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还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东佥事。琼州贼符南蛇为乱,大夏时为总督,檄摄海南兵备,会师讨平之。御史坐良永失利,大夏已入为本兵,为白于朝,赉银币。正德初,父丧除,待铨阙下。外官朝见毕,必谒刘瑾,鸿胪导良永诣左顺门叩头毕,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或劝诣瑾家,良永不可。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诛,起湖广副使,寻擢广西按察使。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迁山东右布政使,旋调浙江。钱宁以钞〔注〕二万鬻于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盗甫息,疮痍未瘳,浙东西雨雹。宁厮养贱流,假义子名,跻公侯之列,赐予无算,纳贿不赀,乃敢攫民财,戕邦本。有司奉行急于诏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宁惧,留疏不下,谋遣校尉捕假势鬻钞者,以自饰于帝,而请以钞直还之民,阴召还前所遣使。宁初欲散钞遍天下,先行之浙江、山东,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宁方得志,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闻者震悚。良永念母老,恐中祸,三疏乞休去。世宗即位,中外交荐。拜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以母老,再疏乞终养。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诏赐祭葬,皆异数也。服除,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敕。至衢州疾作,连疏乞致仕,未报遽归,卒。卒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暨讣闻,赐恤如制,谥简肃。? (节选自《明史·方良永传》) 〔注〕钞:指明代发行的一种纸钞。后被市场摈弃,但当权者还强行发放,促使宝钞倒卖行为的 产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中:中伤 B.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敕即:立即 C.乃敢攫民财,戕邦本本:根本 D.赐予无算,纳贿不赀。赀:计算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方良永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 ① 会师讨平之?② 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 ③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④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 ⑤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⑥以故官巡抚应天 A.①③④? C.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良永为官清廉。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谢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他家也没有多余的资财,皇上还为此下诏每月赐给他三石粮食。 B.方良永得到朝廷内外很多官员的认可。刘大夏、周敏都在他将被定罪时竭力为他争辩;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的官员纷纷向世宗推荐他;世宗也特别关照他。 C.方良永是个孝顺之人。念及母亲年纪已大,担心自己的言行招来祸端而无法供养老母,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田。 D.方良永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外官到朝廷晋见皇上后,必去拜谒刘瑾,有人劝他到刘瑾家去,但他不去;他还揭发钱宁倒卖宝钞的罪行,使钱宁被迫中止倒卖行为,并设法笼络他以求自保。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
(2)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小题2:对下列句中划线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小题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剑溪之水出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B.人莫知
其乐也 臣从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覆之
以茆 不赂者
以赂者丧
D.久
则弥觉其甘 故木受绳
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