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诗歌鉴赏。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诸葛亮出山前喜欢朗诵的乐府诗。
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是哪只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与之相照应。
2、主要内容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抒发了作者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本诗以何种手法来表现“友人”形象的?“友人”有什么样的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里诗人的心情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没有露面,对别墅也没有直接描写,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相似的园门,处处飘着枳壳花,可以想象到这位友人恬然自适的风采。(意对即可)
(2)有。“日高犹未到君家”,日头已高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表现了诗人会友的焦急、急切的心情;然而当诗人到达村里时发现村园门巷“多相似”于是又感到十分新奇、惊讶,但他是来访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找不到友人家,不禁有有些焦急与迷惘;接着诗人又发现到处都是枳树和枳树花,于是惊叹、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甚至有些陶醉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梅花二首
苏轼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注】《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小题1:简要分析《其一》如何描写梅花的。说明《其一》中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
小题2:《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做分析。(3分)?
?
小题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梅花的坚强。特点:野梅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
小题2:用梅花的开则无所依赖,落则满腔愁情,喻指作者贬谪途中的孤寂落寞。
小题3:对梅花同情、尊敬与赏识,诗人孤寂与痛楚,坚强与通达。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把握能力。景物描写可分为正侧面。另外侧面描写又有衬托对比等手法。此题中没有正面描写梅花,只是在写梅花生活的环境如何恶劣,以此来衬托梅花的坚强性格。
小题2: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借物喻人的手法。我们重点要明确借物的哪一点来喻人的何种品性。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开自无聊落更愁”无聊开落满腔愁苦。正好和诗人被贬途中的愁苦孤寂相照应。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蕴育的诗人情感的把握。咏物诗重在物我合一。强调诗人情感通过外物表现出来。诗人给予梅花坚强的品性,表达自己的坚强与通达。另外还带有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同情与尊敬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小题1:《【中吕】朝天子 客况中》,【中吕】是这首元曲的?,“朝天子”是这首元曲的??,“客况”是这首元曲的题目。(4分)
小题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赏析“地炉无火拨残星”一句。(7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调,曲牌
小题1:地炉里的火已经灭了,只能拨一拨残余的火星,(2分)景色昏暗、阴冷,(2分)借景抒情(1分)写出诗人客居他乡孤单、凄寒苦楚,及思乡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元曲是有调的,一般用中括号括起来。而中间为曲牌句,后者为这首元曲的名称,与内容相关。
小题1:首先写出这句诗的意思。然后指出其景色特点,即阴冷。再通过此景表达凄凉与苦楚。
附:
风雨潇潇,强风卷起了屋帘,(屋内)灯火昏暗,地炉里的火已经灭了,只能拨一拨残余的火星。薄衾冷胜铁、孤枕冷如冰,我该怎样才能支撑过今夜的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