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①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注】①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
小题1:起句“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
?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嫩寒催客棹”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说自己起了游兴,而说是好天气催动了我的做客之舟,突出了风日之美;②“嫩”字修饰“寒”将触觉的“寒”通过视觉表现,运用通感的手法给瑟瑟清寒赋予一种令人喜爱的色彩。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倦于官场、向往山林、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词的上半阕写主客晤对的清欢。一起三句将诗酒清游的胜概写出,便有一种笼罩全篇的力量。“嫩寒催客棹”,不说自己起了游兴,而说是好天气催动了我的作客之舟。这种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风日之美,有一种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嫩寒”,已被人格化,一个“嫩”字给瑟瑟的轻寒赋予一种令人爱赏的色彩,是通感技法的又一佳例。
小题2:
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③君。
石麟④埋没藏春草,铜雀⑤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袁绍庸碌,未能重用他;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③怜:爱慕。④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⑤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诗人为什么“怜君”?(2分)
(2)本诗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除对偶外,颈联还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2)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见到陈琳墓前石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墓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评分标准:手法1分,答“虚实结合”“想像”“联想”皆可;诗歌意境2分,通顺1分。若答借景抒情,并解释前半句的意境,可酌情给1-2分。只答手法不阐释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③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在诗词中多代指出门远游之人。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上阕“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萋萋”春草有怎样的寓意?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无主荒园在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意对即可)
(2)萋萋春草比喻离愁和远思。下阕写“萋萋”春草出现在黄昏暮霭之下,凄切离歌声中,使情感显得含蓄而深沉。草接天涯,无处不生,更象征着离愁和远思的绵绵不尽。(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小题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2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分)
小题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2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时,要抓住“满”字所写内容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颔联以形显静,渲染禅智寺的孤清,意境清幽而苍凉: “满”说明路阶青苔密布,表明人迹罕至;小鸟徘徊不去,暗示周围寂寥无人。诗人信手拈来的两个形象,给人满目荒凉、空寂孤单之感。
点评:解答高考古诗炼字题的切入点: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于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的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小题2:尾联以乐衬哀,表现诗人的孤凄落寞:“竹西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这里代指扬州;“歌吹”,歌声和乐声。夜幕降临,晚风送来喧闹的歌乐声,身外不远处,就是“十里春风”、市井繁华的扬州啊!想当年,自己曾在这里放浪形骸、意气诗酒、“赢得青楼薄幸名”。可如今,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独坐凄凉。个中滋味,谁能体会呢?以歌乐之乐反衬孤凄之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落寞伤感油然而生。华年渐逝的感慨、仕途失意的郁愤、国势江河日下的忧戚……齐上心头矣!
点评:解答时要注意表述是如何运用衬托的,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参考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雪上空留马行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这些名篇名句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熟背的,对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要经常默写,强化记忆。注意下列字形:喻、庐、喧、凌、蒹葭、萋、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