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8-25 22:01: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
请以“激情与理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激情与理性”是一道“关系型”的作文命题。写作本文首先得理解“激情”与“理性”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激情”是一种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而“理性”指的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激情往往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而理性则是把握人生方向与平衡的方向盘。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人生会变得冷漠、萎靡而苍白;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驾驭。激情则很有可能变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着你驰向你无法预知的境地。所以,应当努力达到二者的和谐共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华彩乐章,也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思考这一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不无意义。
写作本文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那些缺乏理性思考,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凭一时热情办事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议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可联系社会上某些瞻前顾后,一味计较成败得失而缺乏热情的冷血的社会现象展开评议,指出在这类社会问题中缺失的关键元素——或理性,或激情,从而强调理性与激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偏废的道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往往被那一份诗意打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一种傲岸,“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种沧桑,“守拙归园田”是一种高洁,“纷纷开且落”是一种安适,“脉脉不得语”是天涯两隔的哀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恣肆的豪情……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却不全然是诗意的。
你怎样看待这“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中,可有这一种或那一种诗意?请就“生活·诗意”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诗人荷尔德林认为: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确,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在梦的留白处轻轻点上一枚朱砂,让生有所息。又如那在淮水边垂钓的庄周,置楚王的使者于不顾,只让那句“吾将曳尾于涂中”不停地敲击着历史的回音壁,留下千年的震颤。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不停忙碌的我们呢?是不是也应放慢脚步,去看看那朝阳夕月,落日惊风?放慢脚步,学会欣赏自然的韵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可有多少人能抚平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去闻一闻阳光的香味,让它在你的心尖徘徊呢?停下车,看看你身边的绿色,不仅让那明亮而轻快的绿映人你的眼眸,也让它滴人你的心扉。看看露珠滑落草儿时的晶莹,看看红枫飘到地面时的落寞,看看那江南的青莲,看看那雨后撑起的灰色大伞。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你舒畅的了。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自昼听棋声。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以《与________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从“蓝天、大地、高山、大海、草原、沙漠、黄河、长江”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非人的对象)。 2.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载《意林》,2006年5月)
  请以“沉潜”或者“蓄势与勃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沉潜”“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写作(60分)?
请以“你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在我心中”可以是同学、老师、学校,或者是爱心、感恩、责任、 书籍,也可以是一段经历,几个场面等等。“ 在我心中”其实就要求要 有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要写好记叙文,必须要确立一个明确的 中心,要能以小见大,力求能创意地表达,要能做到丰满真实,引起读者的 共鸣。譬如,如果要写“你(老师)在我心中”,就必须选到真正能让人感 动的事情,如果就是写老师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也许就可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很难拿高分。如果写议论文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初中生只要求阅 读和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就文题而言,要提炼一个中心论点还是有难度的, 估计只有少数同学敢为之。譬如可以用“你(责任)在我心中”为论题,可 以从责任的形成、责任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考虑。
点评:本文写记叙文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写成记叙文,要注意做到“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