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2:07: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听起来,牺牲发展速度,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会显得不和谐。           ,      
                 。           
①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用全面的发展来纠正片面的发展,用可持续的发展来取代竭泽而 渔、不顾未来的发展 
②毕竟,多年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发展”这个硬道理  
③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更不是以钱为本
④同时,我们往往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把经济增长与GDP画上了等号
⑤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侵害健康、影响生命的经济增长失去了发展的本意,无论以何种义都是不可取的,更不可能是硬道理
⑥其实,GDP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而经济的增长本身是不能等同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A.③⑤①⑥②④
B.②④⑥③⑤①
C.②⑥⑤①③④
D.③⑤④②⑥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此题理清逻辑关系,适当参照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可以得到答案。通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④⑥之间应该衔接,③⑤强调以人为本衔接,由此得到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每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6分)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筛选关键词的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解答这类题,要先找出文字中揭示的被定义者本质特征的信息。定义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长单句。原材料的主干是“战略环境评价是评价过程”,附加成分才是被定义者的本质属性,包含三层意思:①评价的对象是“环境影响”;②评价的结果形式是书面报告;③评价的意义在于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把上述三层意思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
①且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
A.③⑤④②①⑥
B.②⑤⑥①④③
C.②①④⑤⑥③
D.③②④①⑤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
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
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在横线处填入序号,使句子通顺。(5分)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是人类的观念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参考答案:⑤③②④①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要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文段一个议论语段,阐述的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生存权的破坏与干预的辩证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 “产生了过度欲望”,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⑤。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 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③。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故①应放在最后。第三空由上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可得出②生物的重要性,故②紧随其后;由“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可得出④在内容上,与之相吻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B.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准则,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学术戒律。
C.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往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D.西南证券5月15日发布报告认为,此次地震灾害的全部损失可能在1050亿~1900亿元之间,可能造成二至四季度经济增幅至少减少0.15至0.2个百分点左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