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2:11: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麾》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意蕴和作用。(2分)
小题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3: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与义)、朱希真(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请分析本词的艺术风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②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③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另:“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 “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世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小题2: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点明思想情感2分,联系具体词句分析1分。)
小题3: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1分)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1分)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这首词给人飘逸高妙之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要分两部分做答,首先要答出“苍烟落照”四个字营造的意境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要答出这四个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从意境的角度讲,“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诗人说,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选择“苍烟”“落照”两个意象,就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纯净,但也暗含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这四个字处于全词的开头部分, 一般来说,诗词的开头部分如果写景,往往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等作用,考生依此来答即可。
小题2: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陆游诗歌,了解陆游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就是这时候写下的。从全词看,上阕极写闲适之乐,但下阕有了变化,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尤其是结尾处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表露出一股抑郁不平之气、报国无门之怨。
小题3:这类题目涉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题干在设问时,给出了陆游诗作的三种类型:激昂慷慨者,飘逸高妙者,流丽绵密。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确定这首词属于哪一种风格,然后再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看,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可以在山林中行走,天天有美酒相伴,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何其闲适洒脱;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写出作者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然而“任”“不妨”也暗含了消极之意,篇末两句完全流露出来抑郁不平之气,所以说此词属于诗人飘逸高妙之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 “暖”字与“径”搭配,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意对即可)
⑵诗歌以鸡鸣犬吠衬托(反衬)出山村的和平与宁静。(意对即可)
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 春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① 本诗是怎样紧扣标题中的“春”和“晚”两字来写景的??(3分)
②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这种心境的??(4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2诗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苏轼《送安秀才失解西归》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郑燮《题画》


参考答案:1、不废江河万古流 2、熟读深思子自知 3、任尔东南西北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小题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4分)
小题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2分)是通过(青)天、(荒)月和淮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2分)
小题1: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1分)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2分)表达了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