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麾》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意蕴和作用。(2分)
小题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3: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与义)、朱希真(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请分析本词的艺术风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②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③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另:“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 “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世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小题2: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点明思想情感2分,联系具体词句分析1分。)
小题3: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1分)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1分)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这首词给人飘逸高妙之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要分两部分做答,首先要答出“苍烟落照”四个字营造的意境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要答出这四个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从意境的角度讲,“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诗人说,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选择“苍烟”“落照”两个意象,就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纯净,但也暗含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这四个字处于全词的开头部分, 一般来说,诗词的开头部分如果写景,往往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等作用,考生依此来答即可。
小题2: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陆游诗歌,了解陆游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就是这时候写下的。从全词看,上阕极写闲适之乐,但下阕有了变化,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尤其是结尾处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表露出一股抑郁不平之气、报国无门之怨。
小题3:这类题目涉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题干在设问时,给出了陆游诗作的三种类型:激昂慷慨者,飘逸高妙者,流丽绵密。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确定这首词属于哪一种风格,然后再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看,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可以在山林中行走,天天有美酒相伴,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何其闲适洒脱;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写出作者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然而“任”“不妨”也暗含了消极之意,篇末两句完全流露出来抑郁不平之气,所以说此词属于诗人飘逸高妙之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 “暖”字与“径”搭配,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意对即可)
⑵诗歌以鸡鸣犬吠衬托(反衬)出山村的和平与宁静。(意对即可)
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 春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① 本诗是怎样紧扣标题中的“春”和“晚”两字来写景的??(3分)
②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这种心境的??(4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2诗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苏轼《送安秀才失解西归》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郑燮《题画》
参考答案:1、不废江河万古流 2、熟读深思子自知 3、任尔东南西北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小题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4分)
小题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2分)是通过(青)天、(荒)月和淮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2分)
小题1: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1分)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2分)表达了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