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25 22:23: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男孩养了只小乌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男孩想给乌龟喂食,可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乌龟就是不肯探出头来。他试着用手去拍打它,用棍子去敲击它……但任凭他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一动也不动,气得他整天嘟着小嘴,埋怨乌龟不知好歹。他的祖父知道了这件事,笑了一笑,把那只乌龟放到一个暖炉的上面;过了一会儿,乌龟便因温暖而渐渐地把头、四肢和尾巴伸出了壳外。男孩见此开心地笑了,他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他的祖父对他说:“当你想完成一件事或者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改变时,需要用心考虑该怎么做,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男孩听后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生存与生活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必修三课本中的鞋匠格斯拉、诗人屈原,虽然在困境下难以生存,可是他们却有尊严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后人所敬仰和钦佩。
你思考过生存和生活这两个概念吗?请以“生存?生活”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一次,意大利《机会》杂志社记者采访比尔·盖茨,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是怎样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的?
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你依据什么来断定它就是“机会”?
你怎么看“机会”对人生和事业的影响?
比尔·盖茨是这样回答的:最近我母亲病逝,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一个企业家回报社会也不能等待,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比尔·盖茨的回答,似乎与记者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比尔·盖茨真正回答了什么是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什么是我们最需要抓住的机会。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以“人生是最不能等待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有朦胧美,“半”有残缺美;“半”是恰到好处,“半”意味可休整待发。明代文人梅鼎祚作《水乡》一诗云: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清代文人李密庵作《半半歌》有句云: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而纠缠。
“半”字之道,寓意颇深,细细品琢,耐人寻味。酒半酣好,花半吐媚,“半”字的人生又何尝不令人品味呢?
请以“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述经历、见闻,可以谈体会、感想,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5、写作题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语“心无旁骛”,是说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我们经常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是也有人认为,某些时候,“心有旁骛”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譬如微波炉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有旁骛”的结果:美国工程师斯宾瑟有次本来是去参观磁控电子管实验,但他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于是他中断了参观,立马决定着手试验这是否为磁控电子管发出的微波产生的效应,先后用玉米粒和鸡蛋做试验,最终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生鸡蛋变成熟鸡蛋,后来他又把自己发现的加热食品的新方法做了改进,从而发明了微波炉,成为不用燃料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你是怎样看待“心无旁骛”和“心有旁骛”的?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