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2:30: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不幸的是一场山火烧毁了他的森林。一天,十分伤心的保罗走到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店铺门口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取暖的木炭。他眼睛一亮。回去后,他雇了几个炭工,把庄园烧焦的树木加工成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他用买木炭得来的一笔不小的钱在第二年春天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自己的庄园又新绿滚滚。
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必须围绕话题确立文章内容。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提示语已经暗示了作文立意的方向:谁来拯救自己。其实,一个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已经垮掉。围绕此立意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我们有时想说些什么,但似乎又找不着倾诉的对象。这时,你可以尝试跟历史、未来交流,跟爸爸、妈妈交流,跟老师、同学交流;甚至你还可以尝试跟普希金、鲁迅、罗曼?罗兰交流,跟徐志摩、史铁生、海子交流……
请以“对话”为话题,打破时空的界限,纵横驰骋,遨游古今,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常常强调要做真实的自我,认为在他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呈现最美好的一面。但是,真实的自我就是最美好的自己吗?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做真实的自我
——致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一直都没有提笔跟您谈过什么,作为您唯一的女儿,我元法不深深自责。   
这段时间,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年华就好像门前流水,就那样匆匆地指缝间悄然逝去,怎么也抓不住,望着天空中镖纱虚幻的云彩,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人生是否也如这流云一般不切实际呢?什么才叫做真啊?   
妈妈,在您的眼里,我是个疯疯癫癫的孩子,可是,您知道么,您深爱的疯丫头其实只是用这样的"疯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这既是我从您的口中,也是我从朋友们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啊,课余时间,我就没有停止过跟身边的同学打闹,只是,我却从来不愿意把心里话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诉说,我无数遍地拷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一个遥远的声音告诉我:我怕,我怕这纷扰的世界!   
真的不知道下面这句话会给您带来多大的伤害,妈妈,您和爸爸在物质上给我的关怀可以细致到读秒,可是,我们的心灵交流却几近于零。所以,知道我心思的,其实只有我自己。   
或许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吧?不知从哪一刻起,我开始觉得世间的人其实都是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具活着的,于是,别人对我好我也觉得是别有用心; 于是,我开始伪装自己,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忘记了什么是真,甚至不知道自己最初的模样了。   
在您和同学们眼里,我始终都是个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女孩儿。只是,面对潮水般的赞扬在巨大光环的笼罩之下我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我快乐吗?"我问自己。不,我只是在恐慌的脸孔上戴上了一层伪善的面具!   
还记得那一天吗,亲爱的妈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一向风风火火的您似乎看出了我的异样,于是,在悉心而又旁敲侧击的寒喧后,您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男孩总是怀疑别人的行为和言语,邻居家的老人 向他提出在圣诞节送给孤苦女孩凯蒂一样礼物,他虽然很快就同意了,也信守诺言将礼物交给了老人,但他却一直在猜疑:老人会不会将这功德据为己有?终于他遇到女孩凯蒂,当女孩说是老人送的礼物时,男孩更加确信自己的猜疑,于是接着问"她有没有说是谁送你的?" "是一位善良的天使!"凯蒂扬起她那充满幸福的小脸说D男孩愣住了一一原来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一 位天使啊!   
妈妈,你觉察到了吗?听完故事的时候,我偷偷地拭去了满眼的泪水。   
是啊,为什么要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身边的人呢?为什么要愚蠢地用面具去装饰自己呢?   
我很庆幸,在人生的第十四个暖冬,我终于明白了"真"的含义,只有以最原始的姿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毫不掩饰,毫无猜忌,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感谢您, 亲爱的妈妈,昨天,是您给了我美貌与智慧,今天,还是您,让我明白了生命之美。   
窗外的阳光温柔地透射进来,在我的周围形成橙色的光晕,我想象着您读女儿来信时感动的笑意,心底里涌起无限的温情......   
祝您永远快乐,妈妈。   
您的女儿 ×年×月×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立意没有难度,围绕“真实的自我就是最美好的自己吗”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或记事或论证,阐明原因,行文时注意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或事例详尽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让制度为人性让步
也许她可以弄醒孩子,只为了折好小车;也许她可以多交一元钱,避免一场争吵,换来整车人的方便;也许她可以下车,为一车人留一个失望的背影……但她坚持了,面对这种为了坚持制度而坚持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她做出了人性的呼唤。
如果司机的做法正确,我们是否应该在交通法上加上这么一条:乘车的婴儿所睡的小车应缴纳行李费,如果婴儿身下的小车比婴儿还要重要的话。那到底是人乘车还是行李乘车呢?我想无论哪一种合理的制度,都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考虑;在每一种制度里,都应有对人性退让的空间;每一种制度,都有其不足之处需要填补。
在美国,一名州长曾经由"非法"接受了两美元而被控诉贪污。无独有偶,美国某州在路旁的椰树偶然落下椰子击伤行人,该州州长竟然也被告上法庭。某国一名老妇人因家居处需修建铁路,这位年纪老迈、身体虚弱的孤独老人向庄严的伟大祖国发出申诉,没有后台,没有金钱,这件案子竟然在最高法院判以老妇胜诉!这样的例子读起来触目惊心,似乎极其不合理,想必卫道士们必是群起而攻之,但是诸位请回想文革期间手握宪法的刘少奇主席的话:"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你们没有权利这么对我!"
是的,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权力或者利益的大小不以国家大小、民众人数来衡量。权利本身就包括对人性的肯定。苏联的小孩、妇女在只有一颗土豆充饥的时候,在冰天雪地中建筑防御工事,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余粮收集制的要求,人性不予考虑。"当大清洗行动为了国家安全而将无数冤魂送上天堂时,我们是否可以说:"为了国家,人死得其所,无人需要流泪!"当制度贴上国家、集体的标签,是否就可以到处驱使人性呢?不!制度与人性相悖,那只是说明制度应该予以改进。
也许文中少妇的做法偏激,但是每一种变革本身都是首先饱受争议,最终到达和谐的。她只是在敲响警钟,让这种意识在人们心中扎根:让制度为人性让步。
作文点评
文章立意鲜明、深刻。从批评司机刻板地照章办事入手,进而引申到当制度和人性发生矛盾时,应该"让制度为人性让步",入木三分,直达底里,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材料丰富,句式灵活,语言有气势。第三节用了四个例子,试图说明制度应该为人性让步,但分析不到位。


本题解析:
为了是否应该交纳这1元的行李费,乘客与公交车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乘客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几十位乘客被迫转车。面对这一则新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确立写作的观点呢?
总的来说,可以采用"因果推断"的方法进行。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反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我们把这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容易把握到材料的精神实质。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应该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
第三,从双方的关系来立意。如果交战双方都能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来解决事端,这样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