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2)你认为诗中最能突出诗人别情的一个字是( )字,请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情与景的关系。(3分)
答:?
参考答案:(1)五绝或五言绝句或绝句
(2) “寒”。①既写出了因秋深夜寒而感觉到的肌肤(或身体)寒冷,②更写出了在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③充分表现了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
(3)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诗作,诗人的离别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①整首诗都是写景--身边的离亭、空中的明月、远处的江山,还有缭绕的烟雾,②前两句写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写人去后周围的冷寂。③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1)略
(2)写出了“寒”字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2分,只答一方面可给1分。答其他也可,但须言之成理。
(3)情景关系1分,景物特点分析1分,情感揭示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太山上作①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ī。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小题1: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1分)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2分)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2分)
小题1:①视听结合。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悲壮的风声。(3分)②借景抒情。通过对泰山苍莽壮观景象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诗句和注释理解为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艺术手法,此处是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如答使用典故并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意对即可)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小题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3分)
【小题2】请简单赏析尾联抒情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①一二句写西风瑟瑟,落叶飘打窗户,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1分);②第四句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不能抵御寒冷(1分);③第五句写寒霜落下,惊动栖息的鸟儿啼叫飞起,从而写出寒冷难耐(1分)。
【小题2】(4分)尾联虚实结合(1分),表现出深切的思归之情(1分)。诗人对家乡魂牵梦萦,在梦境中亦不惧江湖阔远,定要回到家乡(1分),而醒来能很快写成此诗,正由于心情思绪与梦境契合(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在感知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是否表现了“寒”字,“西风作楚声”“落叶打窗鸣”这两句均从声音的角度来描写天气的寒冷;“轻”字表现了诗人因被子单薄而半夜冻醒,故表现出了寒冷;“霜”字能从视觉的角度表现寒冷。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先感知尾联的内容及意境,然后抓住关键词体会,“还家梦”表明作者是在梦中回到家乡,故是虚写,反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醒来句忽成”诗人醒来后将梦中归家的情景写成诗句,属于实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因思乡而产生梦境。由此可得出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
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
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
(2)词作下阕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与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