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2:37: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2)你认为诗中最能突出诗人别情的一个字是(   )字,请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情与景的关系。(3分)
答:?


参考答案:(1)五绝或五言绝句或绝句
(2) “寒”。①既写出了因秋深夜寒而感觉到的肌肤(或身体)寒冷,②更写出了在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③充分表现了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
(3)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诗作,诗人的离别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①整首诗都是写景--身边的离亭、空中的明月、远处的江山,还有缭绕的烟雾,②前两句写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写人去后周围的冷寂。③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1)略
(2)写出了“寒”字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2分,只答一方面可给1分。答其他也可,但须言之成理。
(3)情景关系1分,景物特点分析1分,情感揭示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太山上作①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ī。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小题1: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1分)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2分)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2分)
小题1:①视听结合。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悲壮的风声。(3分)②借景抒情。通过对泰山苍莽壮观景象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诗句和注释理解为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艺术手法,此处是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如答使用典故并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意对即可)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小题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3分)
【小题2】请简单赏析尾联抒情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①一二句写西风瑟瑟,落叶飘打窗户,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1分);②第四句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不能抵御寒冷(1分);③第五句写寒霜落下,惊动栖息的鸟儿啼叫飞起,从而写出寒冷难耐(1分)。
【小题2】(4分)尾联虚实结合(1分),表现出深切的思归之情(1分)。诗人对家乡魂牵梦萦,在梦境中亦不惧江湖阔远,定要回到家乡(1分),而醒来能很快写成此诗,正由于心情思绪与梦境契合(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在感知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是否表现了“寒”字,“西风作楚声”“落叶打窗鸣”这两句均从声音的角度来描写天气的寒冷;“轻”字表现了诗人因被子单薄而半夜冻醒,故表现出了寒冷;“霜”字能从视觉的角度表现寒冷。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先感知尾联的内容及意境,然后抓住关键词体会,“还家梦”表明作者是在梦中回到家乡,故是虚写,反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醒来句忽成”诗人醒来后将梦中归家的情景写成诗句,属于实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因思乡而产生梦境。由此可得出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
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
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
(2)词作下阕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与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