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2:39: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树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有的树承受不住厚厚的雪,或整棵树倒下,或折断树枝;雪松却完好无损。仔细一看,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承受住了厚厚的雪。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作文参考立意:
本题论点提炼要有由物及人的思维前提。
用关键词句法提炼论点:
从“有的树”的角度,抓住“不能承受”,可以提炼论点:
1、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
2、缺乏承受苦难的坚韧和智慧,就会受挫甚至毁灭。
3、生命中常有无法承受之重。
从“雪松”角度,抓住“完好无损”,可以提炼论点:
1、面对承受,学会减压。
2、承受也是一种幸福。
3、看淡压力。
4、要学会随机应变。
用由果溯因法提炼论点:
从二者综合的角度考虑,为什么有的树承受不住雪的压力,而雪松面对厚厚的积雪却“完好无损”?因为有的树本性就比较脆弱,或者不像雪松那样懂得弯曲,在承受不住时,弯曲一下,让雪从枝头滑落。由此可提炼论点:
1、要坚韧地面对苦难。
2、妥协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成功的要素。
4、人生贵在承受。
点评:本题所选的观点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观点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作为高二学生限定写议论文符合高二的学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法国)帕斯卡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俗话说,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此言不无道理,就连曹孟德也曾感叹“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生不仅短暂小脆弱,就像一根苇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人生匆匆几十年,“朝如青丝暮成雪”。日月不改,山河依旧,人却无一例外的都要走向衰老与死亡,蓦然回首,我们都不禁会徒生感叹:人啊,何其短暂!?
其实这短暂的是只是人的躯体和附丽的财富、荣誉等,人其实是可以永恒不朽的,只不过是能让人永恒不朽的只有思想而已。?
一个人可以是用文字将他的思想记在纸上而永恒。法国伟大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意即有思考才能表明我的存在,反之好像压根儿就没有存在过。多么尖刻而深刻!人与其它之区别说到底不就是人有思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吗?人之所以能在躯体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仍能永恒于世的不正就是他的思想吗??
自投汩罗的屈原离开我们多久了?受极刑而苟活的司马迁离开我们多久了?期间多少人“尔曹身与名俱灭”,?为什么唯独他们?“不废江河万古流”?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卢梭、培根、笛卡尔、孔子、孟子、鲁迅、孙中山——这些震古烁今的名字何以永恒,因为他们著书立说,是思想使他们不朽。
我国古贤先哲曾将人生目标定为“三立”:立言、立人、立德。其中“立言”就是思想的结果;而“立人”、“立德”虽是行动的结果,但也思想的产物。许多仁人志士就正是用他们的行动将思想刻在后人心中而永恒不朽。
古时的孟母、岳母、陶母,她虽不曾被称为思想家,就是雷锋、李素丽、陆尔康等,他们也不曾著书立说,甚至没有什么只言片语传世,但他们以高尚的思想指导下的行动震撼了同时代的芸芸众生,并被后人们所传承,他们是思想上言的高标、行的伟人。?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体力再大,哪怕“力拨山兮气盖世”,也是渺小而脆弱的,也只能成为有思想、有智慧之人的手下败将。人的体力比不上许多动物,但人为什么被称为万物之灵呢?人是靠什么独步天下呢?思想与智慧是人之所以强大的根本所在。?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他活着就已经死了,哪怕他将名字刻在石头上,也只能像刻在沙滩上一样,经不起历史的浪潮。?
人生苦短,譬如苇草。但只要我们赋予它思想,它就不再短暂,不再渺小也不再脆弱。让我们做一个思想者吧,或记于文字,或见于行动。
智慧让我们强大,思想让我们永恒。?
点评:1—3段提出观点,人生短暂,但思想可以使人永恒,4--5提出人们可以借助文字记录思想使自己永恒。6段过渡,启下文人还可以通过行动记录思想而永恒。7段再例证,注意材料与论点的结合。8—9反面论证,突出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
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总之,首先要弄懂名言的含义。其次要展开联想,确定立意。
立意例举:
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③ 高尚的思想创造永恒的灵魂
④ 做思想上言的高标、行的伟人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承担,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担负,担当”。承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承担的可以是义务,可以是责任;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承担”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承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参照学业水平考试评分标准?以“承担”为题,是希望这个庄严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在高中的求学生活里,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希望越过成人门的他们能够在行文中做出庄重的承诺。希望在这个国家民族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的日子,在机会和灾难并存,发展与抵制同生的时代,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够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题目中有短短的提示语,它试图开阔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思想的深处开掘。
何谓“承担”? 承担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他不计较得失,他不踌躇功过,他不在乎流言,他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承担”? 承担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围绕“承担”如何选材?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承担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承担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鲁迅用如椽大笔承担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承担起匹夫的责任。面对网络^色 情泛滥、游戏成灾的现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承担。面对父母,面对生活的重负,啃老族是否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不识承担为何物。承担是一种行动,面对可以赚得盆满钵的网络游戏,马云用拒绝来“承担”;面对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人和孤童,杜聪用无疆的大爱、陈为军用冷峻的镜头来“承担”;面对韩国首尔崇礼门失火,官员用引咎辞职来“担当”;面对被无辜屠杀的中国人,被屡次掩盖、遗忘的历史,王选用正视来“承担”,张纯如用真相和年轻的生命来“承担”……太多太多的人用不同的行动高唱着同一首“承担”之歌。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外出,不幸与同行的人被盗贼绑劫,当盗贼得知他是阳明先生时,就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我们这群盗贼也有良知吗?”王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反问:“怎么能证明呢?”王先生要求他们说:“现在照我说的去做,我证明给你们看。”于是,王先生让他们脱掉外衣、内衣,一层层地脱掉,直到剩下最后一条裤子的时候,还命令他们脱掉。盗贼喊道:“不行呀,这个不能再脱了!”王先生说:“这知耻就是你们的良知啊!”
由此可见,“知耻”是有良知的一个方面。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些都叫有良知。
请你以“良知”为话题作文,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你试过以后才知道。——歌德
你能做到的,比想象的更多。——谚语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某网友
以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些认识,你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认识和体验?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