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22:48: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为汉家除残去秽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B水、礼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外、内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残和秽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鄙名词意动用法、先名词活用作动词“占先”,D日名词作状语、蹶使动用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____形容词,大量堆砌,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之一。
②他的设想不错,就是____足够的勇气去付诸实施。
③世纪,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踏上新的____。
A.滥用 缺乏 里程
B.滥用 缺少 历程
C.乱用 缺少 里程
D.乱用 缺乏 历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③必用"里程",排除B、D;①必用"滥用",故选A。滥用:胡乱、过度地使用。只有"滥用",没有"乱用"。缺乏:应有的没有或不够。缺少:指数量不够。里程:走过的道路。历程:经历过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四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外连横而斗诸侯
B.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C.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D.乘犊车,从吏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为一般用法,其他三句中加点词皆为使动用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个字琢磨好半天,?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功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
②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
读者在自己的想像中创造出一个动人的画面来。
③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一切。这是不可能的。
④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以至妨害洞悉不只
B.以至妨碍洞悉不止
C.以致妨害洞察不只
D.以致妨碍洞察不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以至”往往指由于程度深而导致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以致”往往是由于前边有原因则导致的不好的结果。“妨碍”指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阻碍,多用于具体行为;“妨害”指有害于,着重指害处,程度较重。“洞悉”指知道的程度;“洞察”指观察的程度。“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二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看似都是轻于鸿毛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