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23:38: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秦强赵弱 ②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③城入赵璧留秦 ④徐察之
A.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表并列;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前后的文字可以颠倒但意义表达没问题。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判断。②表假设;要根据语境来判断。③表承接;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④表修饰。此时的“而”连接的是状语和动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B.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C.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D.项王未有以应(同“已”已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介词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这番话不免罗嗦, 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在文学, 阅读 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界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参考答案:①但是
②所以
③但是
④无论
⑤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空自许
朝驰余马兮江(水边的高地)
B.战士还家尽锦衣(穿着华丽的衣服)
谁令骑马(作客)京华
C.中原北望(豪气)如山
D.两朝开济 (开始成就)老臣心

三顾频烦(连续多次)天下计?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就吹毛求疵,永远不加鼓励,结果摧毁了自己孩子的自信,长大之后还是庸才一个。在此并不是鼓励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耍什么阴谋诡计,但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有的人说,爱这东西没有什么方法,只有用我的真心,毫无保留地付出就可以了。希望天下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A.望子成龙
B.置疑
C.吹毛求疵
D.只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只有”改为“只要”。 “只有”和“只要”都是连词,都可以表示某种条件。但“只有”表示必需条件,也就是说,它表示的是唯一条件,只有往往还有限制范围的意思;而“只要”表示充足条件,它不排除其他条件,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只要……就……”在说明条件的时候,语气较轻,而“只有……才……”语气较重。只要……就……,是充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