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理解、分析文言句段》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25 23:43: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得其尤绝者焉  而后乃今将图     征民间     幸为少尽缱绻
B.予得专而焉   三江而带五湖     然则虽辱而之  成
C.宾主尽东南之  以白璧        将成家而汝   薄西山
D.望愁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猥以微贱     而茫茫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 ? 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2.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四十里∥沛公已?
B.沛公不杯杓∥不枚举
C.沛公在∥衣食所,弗敢专也?
D.道芷阳行∥至军中
3.下列各组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B.公为我献∥愿项伯具言臣不敢背德也
C.不如因善遇∥因击沛公于坐,杀
D.谁为大王此计者∥何辞?
4.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何辞为



3、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都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 ]
A、六王毕,四海?骊山北构而西
B、辞楼下殿,来于秦?歌夜弦
C、未何龙? 不霁
D、益骄固? 二三其德



4、单选题  下列各句句式与“牛何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莫之能御也
C、翱翔蓬蒿之间
D、百姓之不见保



5、其他题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