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文化底蕴是指个人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你的思考就越全面越深刻,你的联想力也会越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91eXaM.org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据说国际上对“文化”这一词的定义已接近五百种,□□,□□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有它的独立性,其自身的发展未必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不可能切合无间。
A 所以 不管 也 而 更 B 所以 无论 却 即 因此
C 不过 不管 却 即 更 D 不过 无论 都 而 因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答案为C。第一方框是转折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四方框处没有转折关系,排除D项;第五方框处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参照例句,以数学或英语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毕业赠言。(2分)
例句: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可以有句号。
答:
参考答案:示例: 英语老师──人生要多想现在式、进行式、将来式,不能总想过去式。(2分)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颇多,如“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等,这些对联的共同基调是什么?你能体味出凭吊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同基调是“悲”。能体味到凭吊者的悲叹和惋惜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D.《再别康桥》中,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达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引号内的句号多余,应删除;B项中,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美”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冒号只能管到这里。D项中新娘和金柳应加引号。)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