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9-24 04:32: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受斑驳丰姿悠远偃苗助长
B.颓废攀缘箫瑟抱复疏疏落落
C.喇叭骄弱移徙缥渺慢不经心
D.猗郁黯淡玷污云霄繁茂苍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揠苗助长 ;B.萧瑟,抱负;C.娇弱,飘渺,漫不经心。
点评:识记字形的复习,应抓住重点,应把国家语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加强练习,用练习带动能力的提升。练习后,要及时纠正建档,建立错题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很多词语的用字都是和它的含义有关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针砭(biān) 挑剔(tī) 霎时(shà) 称孤道寡(chēng)
B.芜杂(wú) 欺侮(wǔ) 伫立(zhù) 锃光瓦亮(zèng)
C.筵席(yán) 解术(xiè) 恫吓(dòng) 大吹大擂(léi)
D.百舸(gě) 脊梁(jí) 从容(cōng) 煞费苦心(sh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脊jǐ、从cóng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膏梁繁文缛节冒然察言观色
B.枯燥稍纵既逝罔然冠冕堂皇
C.驽笨再接再励暮霭掎角之势
D.寒暄残羹冷炙樯橹至理名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梁一粱,冒一贸;B既~即,罔一惘;C励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     
②勘探队员们,跋山涉水,餐风露宿,     不定,为祖国的勘探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③这本专著,从声律和风骨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     的轨迹。
A.释怀形迹嬗变
B.释怀行迹蜕变
C.忘怀形迹蜕变
D.忘怀行迹嬗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忘怀:忘记。释怀:动词,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常用于否定),如久病在床的外婆让他挂念,难以释怀。形迹:①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②痕迹、迹象,如:不留形迹。③礼貌,如:不拘形迹。  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无定。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褒义,贬义的用退变)。嬗变:演变,蜕变。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据2010年3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近日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bt”,还有“囧”“槑”等。他认为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用语,会产生不好影响。
  附:相关网络用语解释
  3Q:同英语“Thankyou”。
  bt:即“变态”。
  囧:古同“炯”,明亮有神。网友依字形引申为“郁闷、悲伤、无奈”。
  槑:古同“梅”。网友依字形引申为“很呆、很傻、很天真”。
(1)请从沈长富列举的网络用语中举一个例子说明网络用语在构成或表意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长富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一:象形,如“囧”字中的“八”像两条下垂的眉毛,表示“郁闷、悲伤、无奈”的意思。
   示例二:会意,如“槑”字,两个“呆”字组合,是“呆”的两倍,表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
   示例三:谐音,如“3Q”,读音与英语“Thankyou”相近,都是“谢谢”的意思。
   示例四:缩略,如“bt”用汉语拼音的两个声母来表示“变态”。(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2)示例一:我反对屏蔽这些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网民生活并且影响到现实语境了。屏蔽这些字词不难,但习惯了创造的网民会很快制造出新的代替字词,难道一直要继续屏蔽下去?人类创造文字就是为了便于更好地交流,出于这个目的,字词翻新,可以视为科技进步催生的新思维方式,屏蔽“囧”和“槑”等语不是明智之举。
   示例二:我赞成屏蔽这些网络语言。像“3Q”“bt”以及“囧”“槑”等网络语言或是生造的字符或是生僻的汉字,都是不规范的用语,与我们国家倡导和推行规范汉字的政策背道而驰,而且它们的存在和发展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如果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语言并形成习惯,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文学习,而且势必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