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1.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B.唯有杜康(这里指代酒。)
C.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E.“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F.“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G.“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H.“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I.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G.“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1.D项:枉:枉驾。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将实词和虚词放在同一题中考查,其中AD两项属于虚词范畴,BC两项属于实词范畴。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2.“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点评:本题类似于文言文中分析概括作者情感,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难度不大。关键是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C项没有用借代的手法,应是比喻,用山和海来比喻自己博大的胸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点评:本鉴赏题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大大降低了难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考虑每一个选项,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考查点比较细。分析选项时,不仅要考虑手法,还要考虑内容分析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词的上片“竹外一枝斜”写出了梅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枝斜”突出梅花幽独闲静的姿态;以竹为衬,突出梅花俊雅高洁的特点。(意对即可)
(2)下片以山中之梅与玉堂之梅作比,写出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比手法。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饱含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悔恨之意更甚,又增伤感。(意对即可)
2、上片 入手以四十年来,三千里地擒出气势。选用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这四个意象,从国家历史和疆域两方面彰显了南唐,盛唐的兴盛。后以楼阁之多连接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以夸张的手法深刻的描绘出一种大气奢华的帝王生活,同时也为下片的归做臣虏时候的凄凉作成鲜明的对比。全词由回忆到现实,由欢愉转到凄凉,跌宕起伏,层层深入,情感真挚,完美的勾画了一个帝王归为臣虏的极其悲剧的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学《虞美人》“春花秋夜何时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