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
参考答案:一是说,这张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众人的审美趣味。
本题解析: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明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一是指,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第二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的生命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叶”, 绿影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小题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小题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能够答出①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②点答“恬淡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③点答“失落、无奈、落寞、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倥,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1)这首词的下片,写出了妇女劳动生活的美,其中“娉婷”两字,用得绝妙,试作分析。(2分)
(2)词的尾句“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写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天性——母爱。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月淡星疏,天刚黎明,那浣纱的村妇,就人影憧憧地来到河边。诗句中用“娉婷二字,得体、逼真地写出村妇们在劳动中的喜悦场景,描写了她们无忧无虑的神情。”
(2)妈妈和其他村妇出门浣纱,孩子追到门口啼哭寻找。在这些“人影娉婷”的浣纱妇女中的妈妈,却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哭声,于是,她带着自然的微笑,背着大伙儿,溜回家照顾她的孩子去了。这“娉婷”的人群也许还没有发现呢。这是一个富于喜剧性的场景。整首诗不仅有画面美,而且还写出劳动妇女的心灵美。
(1)山野里弥漫着清新的空气(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 (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