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4 04:47: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小? 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
小题1: 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动”和“窥”。(1分)。“动”,是“使树影动”之意。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动”字写出了小圆的动态美,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2分)“窥”,“窥探”之意。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或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
小题2:诗人是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2分)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2分)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由诗中 “幽竹、黄叶、寒花、新月”等意象可推知诗人是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江山代有人才出,?。(赵翼)《论诗绝句》
(2)?,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三首》)
(4)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参考答案:
(1)各领风骚数百年?(2)盛名之下?(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语不惊人死不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考核的题目,诗歌的综合鉴赏会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主旨、情感、手法风格等内容,一般题目答错误选项比较明显,答题时注意甄别。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2)问君西游何时还??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血色罗裙翻酒污。
(6)此情可待成追忆,?
(7)?,只是朱颜改。
(8)?,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答案:
1.夕揽洲之宿莽
2.畏途巉岩不可攀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钿头银篦击节碎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雕栏玉砌应犹在
8.路曼曼其修远兮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小题1:作者怎样描写壮年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3分)
小题2: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写壮年听雨主要选用了“客舟”、“江阔”、“云低”、“断雁”和“西风”等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1分)表现了作者飘泊孤苦之情。(1分)
小题1:(3分)上片感怀(写)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写)目前的境况。(1分)按时间顺序,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1分)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一些带有离愁的意象来表达飘泊孤苦之情。答题时要先点出描绘了什么景,再写出抒了什么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路。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三个具有特点的阶段。即少年、中午、晚年听雨的不同感受来写。分析时要结合原诗具有时间性的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