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4 04:56: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2009年3月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的内容节选,请你据此任选一个角度简要点评他演讲成功的缘由。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5分)
1978年,我十岁,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那个只有二十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里。它离北京的距离有两千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但是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今天都该记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号,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号,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一年的开始。
1988年,那一年我二十岁。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
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说一句。四十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它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点评:                                                                    


参考答案:   示例:本演讲词构思巧妙(1分)。作者演讲中借自我的成长折射出中国的巨大发展,同时把中国和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2分),使听众觉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2分)。


本题解析:明确评论角度,给1分;能充分阐述观点,给4分。如另选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______;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_____。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调整对联语序的试题,考查是学生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联最讲究对仗工整,根据下联的内容,一一对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楹联又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请你为母校(张贴处自定)拟写一幅楹联,以彰显学校特色、增添学习气氛。(5分)
要求:①张贴处自定,填写在横线上。②内容符合情境、思想健康。③形式符合楹联要求,字数以恰当为宜。④语言可严肃庄重亦可诙谐幽默。⑤鼓励创新。
            楹联
上联:                                                                               
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1:语文组楹联 上联:传承国学精华,诗、书、礼、易、春秋,经书满室。下联:持秉育人梦想,张、王、李、赵、孙刘,学者一堂。 示例2:语文组楹联 上联:几个老先生,教语文课,孔曰孟曰曾曰:下联:一群痴弟子,迷数学题,点呢线呢面呢?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明白对联的制作要求。题干已明确告知: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要求对仗工整。此外,对联还顶好平仄对应,结构相同。题目还对内容做了一定要求,答题时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折本(shé)龟裂(jūn)龟兹(qiū)
B.隽永(juàn) 隽秀(jùn)咱俩(liǎng)
C.投奔(bèn)请帖(tiě)字帖(tiè)
D.蒙骗(mēng) 蒙族(měng)巷道(hàn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咱俩(liǎ)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