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9-24 05:00: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竟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但我们仍一见如故
B.在智利矿难中,33名智利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两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C.现在很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意踏实学习和工作,不愿自食其力,艰苦创业,竟然说出“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嫁人就嫁黄世仁”等雷人之语。
D.2010年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闭幕,但国内参观者还是络绎不绝,趋之若鹜:节假日期间人们不断涌入世博园,一睹它的风采。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中的人物,总计四百有余,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
B、《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不置可否
C、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世骇俗的笔墨,恣意挥洒,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
D、这种富于启发性的概念导致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纷至沓来:世界各国主要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们写出了好几千篇探索超维空间性质的学术论文。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绿水青山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
B.工信部近日发布通告,指出360和腾讯之争将把利益置之度外,表示将依据职权,会同有关部门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C.朝鲜近日发表评论说,美国和韩国最近全面加强军事同盟关系将激化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针对美韩联合进行的“护国演习”将会采取行动睚眦必报
D.连续作战的火箭队再一次吃到了败仗,他们在客场以大比分输给了达拉斯小牛队,遭遇了客场四连败,赛季初打进季后赛的豪言壮志已经灰飞烟灭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万里山河改头换面
B.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D.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白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