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9-24 05:31: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3分)
答:                                                                 



2、单选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荷花淀》作者是孙犁,小说开头描写月下白洋淀风光,既交代人物成长及战斗的环境,又突出美丽富饶的家乡不允许侵略者侵犯这个主题。 ?
B.“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桑提亚哥的一句内心独白,它歌颂了老渔夫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桑提亚哥这一人物身上有海明威的影子。?
C.《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节选自《红楼梦》,小说中的龄官之“痴”在于对心中爱慕男子的一往情深宝玉之痴在于对一个陌生少女的怜惜、关怀,甚至到了忘我的程度。两者都是至情之人。 ?
D.《竹林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作者废名只是以淡淡的墨痕随意点染出竹林深处一位幽幽少女至真至纯的情怀,轻轻淡淡的笔调,轻轻淡淡的情致,体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色。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小题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3:???,?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小题4:????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4、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8分)
小题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2:君子生非异也,?
小题3:?,钻之弥坚。
小题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小题5:?,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6:舞幽壑之潜蛟,?
小题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小题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虽好修姱以轧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