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强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的“振”是通假字,通“赈”。B项对“当”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语境。C项对“临”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原文语境。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
小题3: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对于“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未写韩文有“着手压缩编制”的行为。
小题4: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赐”是“皇帝赏赐的”之意;“复”即“又”;“民业”即“百姓的产业”;“力争”是“竭力抗争”之意。第(2)句中“偕”是“偕同”之意;“伏阙”是“匍匐在宫殿上”之意;“入”即“(奏章)送入皇宫”之意;“不食”即吃不下饭。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又)外调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管太和山时,侵吞公款。韩文竭力阻止他,用那些多余的钱换了一万石粮食,以备赈灾借贷之用。九溪土酋与相邻的部落因争地盘而互相攻打,韩文前往劝解,都很服他。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荒年,米价飞涨。韩文请求预支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这件事很为难。韩文说:“救荒如同救火,如果有罪,我自己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米),米价才平稳下来。第二年皇帝下诏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日里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但)面对大事的时候,刚毅决断没有什么能阻挠他。武宗登基的时候,赏赐以及为先帝发丧、大婚各项费用共需一百八十多万两。府库不提供。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拿。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从京城到边疆的军士,请有区别地给予银钞,稍微用内库以及内府的钱来补贴,并且暂时借那些有功勋的皇亲国戚们的庄田税,并且下命令把承运库内经官方核实的存储的金银,登记在册。而且还要免去所有不属于急需的费用。”旧的制度, 监局、仓库内官只有两三个人,后来渐渐的增加,有的一个仓库就有十多个内官。韩文大力请求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三百顷,还想夺取任丘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争取才停止。韩文掌管国事两年,有力地遏制了弄权者和恃宠者。权贵和宠臣很痛恨他。而在此时,(武宗还是太子时就在)东宫随侍候的老宦官刘瑾等八个人号称“八虎”,每天带着皇帝声色犬马,不处理政务。韩文每次退朝时对同僚说起(这些)都会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实在应在这个侍候率领大臣们去力争,除去八虎可能性很大。”韩文捋着胡子,挺起肩膀,毅然正色说道:“好,纵然事情不成,我这个年龄死也值得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即刻便偕同各位大臣伏跪在宫殿下。呈上奏折,奏折到了皇帝手里,皇帝吃惊哭泣不吃饭。刘瑾等人非常害怕。刘瑾更加记恨韩文。每天派人窥伺韩文的过错。一个月后,出了个把假银子运到内库的人,于是把这作为韩文的罪过。皇帝下诏降官一级并令他退休。刘瑾的恨还没有消除。(韩文)又因丢失部籍判罪。(刘瑾)逮捕韩文关进诏狱。几个月后才释放,还罚了他千石大米运到大同。不久又两次被罚米,家中产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官职,后退休。嘉靖五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使快弹数曲/快:畅快,尽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言:说话
B.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暂时,短暂 转轴拨弦三两声/拨:拨动
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哭泣 曲终收拨当心画/拨:拨子
D.莫辞更坐弹一曲/辞:推辞 转徙于江湖间/转:辗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
[注]①丘:坟墓。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畴平衍弥望——弥望:满眼 ?
B.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
C.与立恭豫约诣墓下——诣:前往,到 ?
D.故勉而终记之——勉:勉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皆欲取而难于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乐其无几乎——吾其还也 ?
D.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
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
B.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是个无用之人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
C.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写诗呢?” ?
D.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
回来后,立恭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蒋隐溪先生喜欢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擅长写诗,他们都乐观旷达。 ?
B.作者与立恭在出游时,探访了在茅屋中居住的脸色丰腴润泽的白发长者。 ?
C.野游中巧遇李千户,大家饮酒作乐,或奏乐,或歌吟,或跳舞,好不热闹。 ?
D.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回忆那次郊游,都十分伤感。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日“静塞”,在雄州日“骁捷”,在常山日“厅子”①。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
1.下面句子中划线实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兵:军队
B.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壮:认为……很壮观
C.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俟:等到
D.贻于有位者云——贻:赠与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不于大处着笔,而从细微处见精神。
B.本文是一篇策论。作品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以一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参与治理国家的人,要想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要在边民之勇上留心。
C.本文在内容上既强调了边民之勇在迎击敌寇中的重要性,又理性地指出加强对边民控制管理的严峻性。作者以史实为依据,说明统治者若不重视地方武装,不仅战斗力削弱,甚至还会发生内乱,则国家安全堪忧。
D.作者王禹偁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1)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作怪事。
(2)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
(3)发给他们的铠甲头盔都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头盔和强健的战马都被上军拿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