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4 05:39: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晋函陵
A.与郑人芷阳间行
B.越国以远群臣
C.封之发尽指冠
D.阙秦以晋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A项与例句相同:名词作动词,驻军、结盟、取道。 B.名词意动用法 “把…… 当作边邑”,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C.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向上;D.使动用法,使……削减,使……活。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聊乘化以归尽?②百无聊赖
B 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②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C ①复驾言兮焉求?②且焉置土石
D ①知来者之可追?②恨晨光之熹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 中“聊”分别是“姑且”和“依赖、寄托”的意思;B 中“行”分别是“将要”和“行进”的意思;C 中“焉”分别是“什么”和“哪里”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范增数项王
A.顷之未发,太子
B.晋函陵
C.乃遂收盛樊樊於期之首,封之
D.济而夕设版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例句和B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用眼睛示意和驻扎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在民间却渐行渐远。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
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归咎
D.改弦易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C.归咎:归罪。使用词语要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的词语可能有多个意思,不要只知其一。要经常查工具书,比较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①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②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③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④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A.①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B.②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C.③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D.④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译为“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