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未曾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拜臣郎中
④谨拜表以闻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君幸于赵王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而君幸子赵王/大王亦幸赦臣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陶庵文集序①
[清]吴伟业
黄陶庵先生死之五年,其门人陆翼王收其遗文,得其所论著百余篇,属余为之序。
呜呼!陶庵之文止于此而已乎?当其城陷引决,投笔绝命,扼吭而死;翼王访求搜购于流离煨烬之中,遗篇断烂,什不存一,此可为流涕叹息者也。
陶庵深沉好书,于学无所不窥,居常独坐一室,不交当世。迁、固以下诸史,朱黄钩贯②,略皆上口。其于考据得失、训诂异同,在诸儒不能通其条要,陶庵顿五指而数之,首尾通涉,铢两历然,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其为人清刚简贵,言规行矩,早有得于濂、洛③之传。尝谓人曰:“吾比来为文,初无所长,然皆折衷大道,称心而立言,质之于古,验之于今,其不合于理者亦已少矣。”此其一生读书之大略也。
当先皇帝初年,海内方向古学,一二通人儒者将以表章六经、修明先王之道为务。乃曲学诡行则又起而乘之,依光扬声,互相题拂,剽取一切紧僻之辞,以欺当时而误流俗。论者不察,乃比其始事者,同类而訾之。噫!亦不思之甚矣。
世之降也,先王之教化既熄,法度既亡,人奋其私智,家尚其私学,纰谬杂揉蟠戾于天下。虽有高世之君子,欲整齐而分别之,其道无由。惟夫忠孝大节皆出于醇正博洽之儒,其似是而非者不一见焉。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陶庵为诸生二十年,与其弟伟恭、其徒侯几道,俱昼夜讲性命之学④。晚而后遇,不肯就官。城破之日,师友兄弟同日并命。今其书虽不全,使读之者忾然想见其为人,益足以征于今而信于后无疑矣。
翼王以五年之力,掇辑散亡,其功于斯道不细,固不专为陶庵已也。吾故表而出之,俾后之人知所习焉。
注:①黄陶庵(1605~1645),即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上海嘉定人,明末忠烈之士。清兵围嘉定时,被推为起义首领,城破,与其弟等自缢殉节。下文中的“先皇帝”,是指明崇祯皇帝。②朱黄钩贯:古人校点书籍,用朱黄两色以示区别,钩连上下句来贯通文意。③濂、洛:分别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④性命之学:宁儒性命理气之学。即下文中的“斯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余为之序/属:嘱托。
B.首尾通涉,铢两历然/历:清楚。
C.质之于古,验之于今/质:责问。
D.掇辑散亡/亡:丢失。
2.下列各组种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陶庵顿五指而数之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其不合于理者亦已少矣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以欺当时而误流俗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①俾后之人知所习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陶庵性格沉静,喜好读书,涉猎很广。通读《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致力于宋代理学的研究,曾与其弟、其徒一起日夜讲修理学。
B.明朝末年,私学盛行,各种怪论乘势而起,错误的思潮遍及天下。只有醇正博学的黄陶庵才是真正的弘扬六经之义、阐明先王之道的大儒。
C.黄陶庵为人清正刚直,简易严肃,说话行事都很有规矩,不好交往,不慕仕宦。在清兵破城之际,他与其弟等人扼喉引决,节操赫然。
D.黄陶庵殉节之后,弟子陆翼王费五年心血,搜集遗文一百多篇,编辑成册,作者看为其文集作序,更多的是想让后人读其文想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拔剑,剑长,操其室。?室:名词,剑鞘。?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动词,遭受。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形容词,刻毒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智伯伐赵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责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
B.与之期——期:约定日期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