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7分)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结合全诗,说说首联“空”字的作用和内涵。(3分)
小题2: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统摄全诗。内涵:①“空”意为山中数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似乎无人。②“空”气清新,“空”山实质是远离官场的世外桃源。③万事皆“空”,不为俗世所困扰。
小题1:①托物言志:明月、清泉、竹、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②以动衬静:月光透过松林,洒在琤瑽的清流之上,富有诗情画意;流水之声反衬出幽静的环境,烘托了作者宁静的心境。 ③借事抒情:借对农家朴实生活的描绘——洗衣女晚归,渔夫夜捕鱼,寄寓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空”字的内涵(此处内涵不唯一),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托物言志”“ 以动衬静”“ 借事抒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得出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参考答案:
(1)前三句写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景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弥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或引出下文)。
(2)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此联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自伤怅惘之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
本题解析: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诗歌鉴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文学鉴赏活动,可以综合表现鉴赏者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感悟能力。这里所谓的鉴赏其实是一种直觉式的语言感受的反映,所选的诗歌也应是比较明确的。主要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品析具体语言,学生能初步把握,激发联想,抓住关键,涵咏品析。教学时对所选诗歌进行自主感受、品味,注重整体把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境;抓住一些明显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一些品析和表述。(1)这里前三句写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景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弥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2)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此联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自伤怅惘之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念友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应是“自己和刘备是真英雄”;C、“宝钗”应为“黛玉”,“蘅芜苑”应为“稻香村”。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磷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外之盛、之美。
(2)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冷的对照显出白牡丹皎洁的形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运用夸张修辞,夸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涵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涵的感情悲伤沉郁)
(2)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情。(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