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汉字的构造很有情趣,特别是形近字,虽然学起来容易混淆,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以幽默的心态找到它们的区别点,就很容易掌握它们,同时,自己也可以获得很多快乐,基于示例,你能仿写两对出来吗?(3分)
示例:
“日”对“曰”说:你早就该减肥了。
“旦”对“但 ”说:胆小鬼,成天都带着保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过40字。(5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是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也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具体详尽生动。
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有“雨巷诗人”之称,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B.新月派是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流派,受到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提倡新格律诗,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专家指出当今时代寻求网络隐私的刚性边界很困难,只有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去解决隐私问题,才能纲举目张。
B.避讳,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别人的态度问题。常言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说话时,不能口无遮拦。
C.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这样似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D.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这在中医上被称为“心火亢盛”。这些一遇事就火烧眉毛者,在心火亢盛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用莲子心泡茶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B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指要顾及别人的脸面。C 穿凿附会:意思是指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 。D 火烧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这里形容“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可用“心急火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