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4 06:2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11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颔联写景雄浑阔大,有人认为写出了“喜”的感情,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5分)
?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同意,这两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无处倾诉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5分)
小题2:借景抒情。诗人自问,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以天地的空阔映衬出个人如同一沙鸥般的渺小与无依,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需要把握诗词感情的描写手法: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象征、抑扬、白描、工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等,此题要结合诗句逐一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小题2: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本诗应属于思乡怀人中的羁旅愁思和思亲念友这两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7分)
[双调] 殿前欢?爱山亭上
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搘[注]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注:搘,zhī,同“支”,支撑。
①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写了作者登临爱山亭,游赏到一片富有生趣、烂漫可爱的自然美景。
B.前二句景象清新明快,透露出了诗人登临爱山亭之勤,心情之闲适愉悦。
C.“倒持手版搘颐看”流露出诗人摆脱宦务,得以自由自在的“偷闲”之乐。
D.“松风”三句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寒”“烂”二字却增添了凄凉色彩。

②结尾句“青山爱我,我爱青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全曲,举例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送蜀客?雍陶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小题1:《峡口送友人》一诗是通过何种意象来描写哪一时节的景色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飞花、暮春(1分)?既抒发了送别之情,又表达了思念故乡之情。(2分)
小题1: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2分)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2分)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2分)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完成两个小题。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洲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
(1)请根据你对该诗歌的理解,完成填空。
  诗的首句“远信入门先有泪”之“泪”应该是______(填写人物)的复杂心情的外化;尾联两句,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考虑,运用了_______描写。
(2)前人评价该诗,有“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之说。请作扼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元稹);心理
(2)如此评价恰如其分。诗的第一句写自己收到白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戍明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笳:号角
⑴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官吏贪婪,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⑵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诗人寓情于景。借景物的变化,含蓄深沉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