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4 06:2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典诗歌鉴赏。(6分)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 ①殄:灭绝,消灭。?②绁:系,缚。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句说青松生在东园却被众草掩没,可见众草之深、青松之孤。 B.众草等“异类”被严霜摧毁,才显出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 C.诗人用“连林”反衬“独树”,表现出独松的寂寞冷傲、孤芳自赏。 D.“提壶”二字回扣标题,但“挂寒柯”、“远望”则暗示陶渊明饮酒意不在酒。
| E.“吾生梦幻间”流露出人生“如梦幻泡影”、对人生彻底绝望的颓废之感。 小题2:提壶挂寒柯”也有版本作“提壶抚寒柯”,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参考答案: 小题1:C E 小题1:如:①“挂”好:壶(酒)挂上(放下)以后“远望”,则酒也放下,松也放下,内心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超脱、恬淡的境界。“抚”字则还显得刻意,与“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的通达、洒脱不一致。(无我之境) ②“抚”好:用“抚”字描绘了一个“抚柯远望”的诗人形象,依然是那个“抚孤松而盘桓”的陶 渊明,表明诗人的孤高坚贞之节有如此松,更能表现诗人对青松的挚爱和欣赏。“挂”字:既“提 壶”又“挂壶”,显得既琐屑又重复,坐得太实,没有意蕴。(有我之境)(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这里没用反衬;“寂寞冷傲、孤芳自赏”也不合本诗中松的形象。“连林人不觉”照应头两句,“独树众乃奇”照应三四两句,刻画的是能坚守节操(岁旱,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松的形象,也暗示如果大家都坚守节操就不会凸现出这一棵松树的值得赞许了。? E“对人生彻底绝望的颓废之感”有误,这里流露出的是诗人通达超脱的意蕴。(2分)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可任意选而作答。只要观点明确,自圆其说即可。答题时先要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再结合诗歌谈其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梓州李使君②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④。?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罟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本诗是诗人送友人李使君赴蜀地上任时所作。③树杪:树梢。④“汉女”“巴人”两句:写蜀地民情。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请分别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手法写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人写杨柳青青行人稀少,营造了清冷的意境;第二首通过写参天大树,杜鹃声鸣,山势高峻,飞泉奇美,营造了雄奇阔大的意境。 (2)第一首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的思念如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的春色一样追随着朋友,)重在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惜别之情;第二首则是通过用典(“文翁”),重在勉励友人要克尽职守,有所作为。(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兀坐①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②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兀坐:独自端坐。②升斗:微薄的薪俸。 【小题1】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环境特点:昏暗而清冷。(2分)用明亮起来的炉火,反衬天色昏暗。(1分)由瓶中被冻住的花,表现天的寒冷,从而衬出环境的清冷。(1分) 【小题2】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白身。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共4分,每点1分,意思近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需要首先筛选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归纳分析。“书帷人散后”朋友走后,诗人独坐,室内冷清;“炉火明知夕”,炉火变亮了,知道原来是到了傍晚了,天色昏暗;“瓶花冻觉寒”点出寒冷的氛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需要通读全诗,逐句分析概括。一二句写友人分散后,诗人自己独坐,内心凄凉;五句写诗人想起远方的战事,忧心忡忡;六句写诗人官职小,薪俸微薄,无奈慨叹;七八句写诗人身在异乡,望着月亮思念家乡亲人。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对“物象”这一概念的理解,“梅子的酸”“芭蕉的绿”“孩子捉柳花”等都是初夏的特点。(2)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点评:本题两道小题设置得很好,有层次,有梯度,而且第一题是解答第二题的基础,这样命题有利于考生由浅到深地理解全诗。
本题难度:一般
|